人們已經注意到,一方麵,在整個學校教育中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來自教師和家長的監控也越來越嚴格。而另一方麵,學生學習的熱情卻在減退,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缺失的現象日益嚴重,學習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愉快體驗在漸漸消失,學習行為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外在因素的誘發。事實上,很少發現幼兒身上存在“動機缺失”的現象。年幼兒童有強烈的好奇心,希望學習各種知識,由“我要學”的內在動機推動學習行為。而進入學校以後他們必須按照教師的設計和家長的期望進行學習,原來“我要學”的內在動機被教師、家長“要我學”的外在動機所替代。取悅於教師和家長、取得好成績、得到獎勵,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
三、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整體情況
與小學生相比,中學生已經開始漸漸理解自己學習的意義和責任,但他們管理自己的能力還很有限,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夠強,常經不起各種引誘和幹擾,學習動機不穩定。
大部分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處於中等水平,僅有小部分學生達到相當強或非常強的水平,這正反映了當前初中學生不愛學習、害怕考試、學習責任感不強、學習期望值不高的特點。他們的厭學與我國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和金錢至上觀念的蔓延不無關係。由於青少年品德、價值觀念正處於形成時期,缺少價值判斷力,社會上出現的“腦體倒掛”現象、某些不正之風以及“下海潮”的湧起,致使部分青少年覺得讀書無用、讀書吃虧,從而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因此,要提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就必須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引導學生放眼未來,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上糾正他們目光短淺的低水平動機。同時,還必須反對和打擊社會腐敗,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為學生好學上進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內外環境。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外,還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考試,學會有效緩解考試焦慮,使他們在考試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實力,取得優異的成績,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責任感,提高其期望水平,積極主動學習。
另外,中學學習動機存在年級差異。中學生各年級學生的成功動機水平、考試的焦慮感和自我責任心都隨年級的增加而下降,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是對學生學習動機產生消極影響的重要原因。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從而導致學生的身心長時間處於疲勞或半疲勞狀態,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其次,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所學內容的難度逐漸增大,很多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在學習上飽嚐挫折,體驗不到成功的愉悅,久而久之,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再次,頻繁的考試和強大的升學壓力會減少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且隨之而來的考試焦慮情緒也會日益增加。這種情況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強烈的衝擊,學生的年級越高,這樣的經曆就越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就越弱。最後,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還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教師教學方法呆板、講授內容枯燥乏味,往往會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