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中學新生活(1)(1 / 2)

第一課適應新環境

陳佳(化名)上中學了!她高高興興地走上人生的另一段旅途。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怪現象發生了,不知怎麼的,爸爸、媽媽發現她自從上中學後,話越來越少,就喜歡獨自坐在臥室裏,對著書本發呆。從前活潑、開朗、好動的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而且有時還無故發脾氣。偶然間,媽媽發現她的筆記本上寫著:“為什麼成績下降?”“為什麼同學都不喜歡我?”他們來到學校找老師了解情況。老師反映,現在的陳佳比較內向,上課不願說話,與同學的交往也比較少,有時班級搞活動,她總是不知不覺地成為旁觀者。

陳佳怎麼了?老師也不太了解,父母更加茫然,她該怎麼辦呢?

陳佳同學實際上是對新的學習環境不適應,這種現象在剛入中學的同學中很普遍,這是環境適應能力弱的明顯表現。所謂環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與周圍人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協調的平衡心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差的人,一遇到特殊情況或環境發生改變時,就會像陳佳同學那樣,情緒異常,有的表現為煩躁不安,有的表現為鬱鬱寡歡;還常伴有行為障礙,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願參與群體活動等現象。

一、為什麼會發生不適應

1學習任務重了與小學相比,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明顯加重了。比如,課程門類增多了,小學裏主要的科目隻有語文、數學等,而中學會相繼增加物理、幾何、化學等科目。而且課程的內容也越來越深了。比如,同樣是數學,初一的代數就要比小學的數學難得多。這種變化使每一個中學生都感到一定的壓力。

2社會角色不一樣了

進入中學後,每個學生都麵臨著角色轉變的問題。在小學裏,家長還將他們當“孩子”看,而進入中學後,自己就不再是“孩子”而已經是“小大人”了。一方麵,這會讓他們覺得驚喜,感到自己長大了;但另一方麵,也會讓他們覺得緊張。因為長大了就得像一個大人樣,別人也會對他們有大人的要求,可是很多時候他們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不適應。可以說,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3同伴關係變了

小學裏,大家彼此之間很容易打成一片,很容易談到一塊來,有什麼說什麼,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可是進入中學後,交朋友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大家好像一夜之間變得小心翼翼,既不敢主動結交朋友,對別人的親近也非常矜持。總而言之,大家變得很敏感。

二、如何適應新環境如何順利完成從小學生到中學生的轉化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多與同學交往

進入中學,課程多了,與老師的依賴關係相對變弱,許多時候不得不自己處理問題。另外,朋友、同學關係變了,小學的老朋友疏遠了,失落感在增加,此時與同學交往狀況如何,對自己能否順利適應新環境有重大影響。到一個新集體裏,一定要改變戀舊心理,積極結交新的中學朋友,感受新的友情。也可通過積極參與一些群體活動,增加同學間的認識、交流。當然在交往過程中,要學會互相謙讓、互相關心,以便順利結交朋友。

2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到了中學,由於課程門類增多,學科內容逐漸深化,自學的要求高了,學習的壓力也相應增大了。如果仍采用小學時的學習方法,肯定會失敗。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失敗。失敗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棄。所以,麵對新環境,隻有努力適應,才能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隻有以積極的心態變壓力為動力,才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3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

首先,要學會正視現實,認識自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績不如意,也許是一時不適應,一味地埋怨、退縮,隻會增大不良刺激的強度。要以一顆平常心,認清自身人格發展的弱點,理清自己的情感線索,增強自信心,並珍惜每一個自我鍛煉的機會。一方麵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提高自己處事應變的能力;另一方麵,對學習中的困難,要主動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疑難。這樣,在自我實踐的活動中,增強自信心,發展自己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