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9年夏末,雷曼兄弟的破產已過去將近一年。這個事件是現代曆史上最猛烈的金融風暴之一,它給華爾街帶來了很多創傷。為此,有些人互相指責,有些人不但要讓所有的銀行家感到難堪,也要讓處理這場巨大混亂的政府官員感到難堪。蒂姆·蓋特納、本·伯南克,甚至一度很受尊崇的艾倫·格林斯潘,都被迫接受國會議員粗暴無禮的對待。亨利·保爾森已離開財政部,到約翰霍普金斯高級國際研究院工作,6月中旬他被叫到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作證,但他堅決捍衛自己發起的政府深度幹預的行動,給出的理由是:倘若他和政府其他人當時沒有采取那樣的行動,形勢便會糟糕得多。
與此同時,因金融危機而突然陷入嚴重衰退的整體經濟,已開始回暖,金融市場雖然在某些方麵仍很困難,但大體上也已回到了正常狀態。大型銀行由於政府進行了大量市場幹預,提供了很多擔保,也振作起來,第二季度報告盈利大幅增長,好幾家銀行贖回了TARP資金投資的優先股,雖然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自第一個季度以來,不得不接管了80餘家銀行,接管銀行的數量遠遠高於前一年。盡管與抵押貸款有關的抵押品贖回權取消案仍有發生,失業率接近10%,銀行信貸仍然很緊,但已有些跡象表明最難捱的日子已經過去,經濟正在走向複蘇。隨著資產支持證券市場自行演化,這類市場開始閉合已打開一年的估值缺口,優質抵押擔保證券的價格已從最低點大約上漲了50%(不過,品質較差的抵押擔保證券大約隻上漲了10%)。政府——在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延遲和削減資金規模之後製定的——支持資產支持證券的PPIP和TALF投資計劃仍未開始實施,所以市場仍在自行演化。股票價格從3月份的最低點上漲了約50%,VIX波動性指數又回到了25附近。多數重要銀行的股價漲幅在1倍以上,有些甚至上漲了2至3倍。
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的股票又以高於淨值的價格在交易(高盛在報告了二季度盈利創紀錄之後,股票8月初以1.5倍於淨值的價格交易,高於其他銀行),但美洲銀行和花旗集團,尚未歸還TARP計劃的救助資金,仍要接受監管者廣泛的微觀管理,股價遠低於賬麵價值。花旗集團已完成先前公布的優先股轉換普通股的舉措,提高了普通股每股的有形淨值,但也由此讓政府將持有的部分優先股轉換成了34%的普通股。花旗集團和美洲銀行應政府的要求,都對董事會和管理層做了較大的變動。8月初,美洲銀行同意以支付3300萬美元的代價與證監會達成和解,因為據稱美洲銀行未能適當披露它對美林證券發放獎金的安排。美洲銀行還宣布了一項繼任計劃,選擇一位新的領導人在未來數年裏代替現已六十二歲的肯·劉易斯,並任命花旗集團前資產管理公司頭兒薩利·克羅切克主管花旗集團全球財富管理公司。
這兩家銀行以及其他一些華爾街公司,由於過去一年所經曆的種種事件,實力已遭到極大削弱,這種情況不久便在業內引發了全球大戰,一些公司爭相搶奪這些公司的市場份額。有些爭搶行動來自市場領袖公司,但加入這場混戰的也有規模較小的投資銀行、小型精品投行公司、私募股權基金和度過了上一年而活下來的對衝基金。這些公司大力招募最好的專業人員,竭盡所能地挖走客戶。華爾街相信,長時間擱置的債務、股權和並購交易再次啟動時,新一輪業務熱潮不久就會出現在眼前。獵頭公司遇到了大做業務的機會。獎金開出了,自我定位的風險上升了,業內競爭再度加劇了。到6月底,企業融資交易的總體市場份額(銀團貸款、全球債務和股權發行、並購顧問業務的總額)發生了一些變動:份額顯著上升的是摩根斯坦利、巴克萊銀行和彙豐銀行;份額顯著下降的是美洲銀行和瑞銀集團;摩根大通(2008年上升至第一位)、花旗集團(2008年由第一位降至第四位)、高盛、德意誌銀行、瑞士信貸的份額排名大體不變。不過,就2009年來說,排名前五位公司的總體市場份額從50%上升到了56%,排名前十公司升到了87%,因為金融危機使業務轉向了更可能存活下去的公司手中。
可以預計,市場份額會發生更多的變動,如果有些市場領袖公司由於政府持有相當大的所有權而受到妨礙,無法在市場上以充分的競爭力重新參與市場競爭,市場份額尤其會發生變化。附屬於美洲銀行的美林證券,可能會受到大型並購整合通常所具有的問題的羈絆,同時也會因政府規避風險而受到掣肘。瑞銀集團也在更加謹慎地運營,雖然政府已在8月份出售了9%的瑞銀集團股份;公司管理層不想投資銀行業務出現任何令人不快的意外,將重點放在了支持公司境況不佳的資產管理業務上。的確,對於排名前十之外的公司來說,能有機會在排行榜上替代已經覆滅或身處困境的公司而向上挪動是非常誘人的。巴克萊銀行在收購雷曼兄弟北美業務之後,宣布對資本市場業務進一步大力投入。日本的野村證券收購雷曼兄弟歐洲和亞洲業務之後,也做了同樣的宣布。富國銀行收購了美聯銀行的經紀商和交易商業務,告訴媒體說在投資銀行領域看到了很大機會。所有這些爭搶市場份額的舉動帶來的結果是,不但對進攻方,而且對防守方,都施加了壓力,迫使它們為員工支付足夠的報酬才可能留住員工,在尋求業務授權方麵,也需要足夠激進,至少要敢於為客戶承擔一些風險。當然,這意味著即使在經濟衰退尚未結束,與銀行有關的問題還未得到解決的時候,資本市場行業已開始為下一輪競爭做準備了。多數公司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它們沒有什麼選擇,若在這樣的時刻落後下來,可是擔當不起的。
但是,在用納稅人的錢進行拯救金融係統的幹預之後,政府(現在包括在銀行裏持有股份的任何政府機構)和媒體(及其很多很多博客寫手和評論員),都期望銀行被征服、悔罪醒悟、表示歉意。他們很吃驚,也很惱怒,竟發現銀行並沒有如此,相反卻變得凶惡了。他們心煩意亂,因為看到銀行似乎在抵製政府提高銀行信貸的努力(向經濟衰退中還貸能力較差的借款人提供貸款),看到銀行對於修改房屋所有人的抵押貸款,也行動遲緩,並且繼續冒著很大的交易風險,向交易員支付大額獎金,雖然銀行前一年的業績非常糟糕。銀行(以及像美國國際集團和聯邦國民抵押協會之類的其他公司)聲稱,它們隻是在努力避免在貸款損失方麵出現進一步減記,努力保存交易存貨的價值和業務品牌的價值,而為了做到這些,就得去冒市場風險,支付市場要求的報酬。此外,它們還指出,它們對投資者負有受托責任,不能特意為了支持某個其他什麼人有關公共利益的想法而去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