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心理學學生一枚,學完四年心理學本科課程,不得不感慨一句:萬萬沒想到,這才是心理學。
初中時看到算命、星座、心理測驗等,以為這就是心理學,後來才知道其實那不是。高中時期,在《讀者》上看到弗洛伊德的介紹後,就跑到書店買了一本《精神分析引論》,翻開一看,心理學大師竟然在研究丟東西、舌頭打結、誤取物件和動作錯誤,果斷棄掉,到多年後才知道,那叫過失心理學。
或許冥冥中自有注定吧,對心理學朦朦朧朧有點好感時,我看了一部心理學電影,就在高考誌願上填滿了心理學專業,從此走進了心理學的世界:學心理學史,研究心理學方法,看心理學電影,接觸異常人群,唯一的遺憾是未能實現心理學理想。
入學後第一節課,老師告訴我們:算命、星座、心理測驗神馬的都是江湖心理學,而真正的心理學是什麼?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和規律的一門科學。關鍵詞:人和動物、心理現象、科學,從此洗掉印象中亂七八糟、不倫不類的“心理學知識”,對心理學有了一番新的印象。
以後出門碰到朋友、同學、長輩,一提到自己是學心理學的,總會被問道:“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在自稱心理學學生之前,我會說“你想什麼關我毛事”,但在自稱心理學學生之後,我就要肩負起為心理學正名的使命,消除人們心中對心理學的誤解,於是我會說:“其實呢,心理學家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就更不行了。心理學隻能通過觀察人的外在行為,分析內心世界。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心思,那是讀心術。”講解之耐心,態度之親和,連我自己都佩服了——這是學了心理學的功效嗎?
不得不說,從對心理學自以為是的理解到將它看作一門科學來研究,還真是充滿了各種“萬萬沒想到”呢!比如說,萬萬沒想到,心理學還要學神經解剖,給小兔子開顱,看人家大腦啊?萬萬沒想到,心理學還要學高數啊(本人數學苦逼黨有木有),後麵還有心理統計呢,還要SPSS處理數據呢,要感慨一下世事難料嗎?是的!最令人沒想到的是,奔著成為全職心理谘詢師的理想奮鬥的我,畢業了才知道:想成為全職心理谘詢師,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或許其他專業的學生也有相似的遭遇吧。學會計的除了尚能和數學打交道,肯定把它看作“肯定不會餓死”的職業了,沒想到進了校門就走上了一條看不到盡頭的考證之路;法學專業向來高投入低產出,要麼進入公檢法,要麼就去考司考,即使過了司法考試,打算走律師一行,也要在實習期慢慢熬著,像張益達似的刻刻光盤、跑跑龍套……每個人都會麵對生活選擇中的萬萬沒想到吧,而心理學帶來的意外,不是驚喜或驚嚇這麼簡單的哦。
進入心理學世界,就像鑽進了旋轉的萬花筒。生理心理學向我展示身體和心理之間的秘密;實驗心理學再次確認,心理學是一門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的科學;人格心理學幫我結束“不知道自己是誰”的階段;社會心理學拓寬視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整個社會、人類發展的曆程……正因為這些趣味的、深刻的、嚴謹的心理學學問,我才在原本狹小的視野裏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原來,社會上有正在經曆心理痛苦的異常者;原來,被認定是天真懵懂的小孩子也有煩惱;原來,心理學應用不當,人就會變成發條橘子……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萬萬沒想到的事情。想不到,是因為對它了解還不夠,沒有認真研究過,沒有細致觀察過,或者本身的知識水平不夠,看問題的角度單一,想不到,自然有想不到的理由。如果你對心理學也有一個粗淺的認識,或者說正對心理學抱著想當然的態度,不如來看看《這才是心理學》,或許你會從中發現,原來我沒想到的,你也沒想到,正是在這各種沒想到中,我們漸漸認識了真正的心理學。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本人一直給自己定位成“心理學菜鳥”、“學渣一枚”,畢竟,心理學還有更豐富的知識我沒了解到,還有更前沿的研究我沒接觸過。本書基於個人學習經曆,學識淺薄,見解有限,如若有誤,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