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生活中最廣泛的一個主題,因為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依靠心理和行為支撐的。我們可以在鄰裏之間的爭吵中,體會到各自心理狀態的不同;可以在與朋友、戀人的交往中,看到不同的童年經曆對人造成的影響;可以透過一部喜劇電影,研究幽默故事背後涉及的心理知識;也可以透過一場激烈的辯論,看說服者和被說服者是如何互相製衡……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學的影子,心理學的諸多實踐也正在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許多人將心理學看作是一種神秘的東西,或者是一種堆砌學術概念、由各種生僻詞句拚湊出來的理論結構,實際上,心理學並非如此。它就像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和攝入的能量一樣,是一種深深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同時又常常被人們忽略的事物。
其實,幾乎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應用著心理學,隻是有些人本身並不自知。比如化妝品專櫃的售貨員,她會采用親切的口吻向過路的年輕女孩子搭訕,用一兩個中心詞彙介紹產品,如果對方有興趣,她則會用異常肯定的語氣表明“您一定需要我們的產品”,在堅定的立場和溫柔的態度中,說服猶豫不決的顧客,完成一次成功的推銷。收獲頗豐的售貨員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甚至對剛剛自己完美運用的“說服技巧”渾然不知。
再比如,一位吃盡了生活苦頭,從未享受過幸福的中年女人整天對別人說:“我無能啊,我活得好失敗,什麼都沒來得及做就容顏老去了。”可能她從來都不知道,多年來,正是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導致她不去實施自己的計劃,隻能在抱怨和混沌的日子中等待暮年的到來。
在《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裏,還有許多故事在揭示生活中的心理學。筆者用平實的句子、普通人的故事和專業的觀點來講述心理學的道理。讓讀者能在貼近生活的故事中,通過他人的經曆來梳理自己的人生。
或許正在為友誼困惑的你,恰好看到的就是“友誼需要選擇”這一節;或許始終缺乏安全感的你,恰好在“哀傷失落的童年”中找到了原因……如果你在某一個故事中得到了生活啟示,從此試著改變和戀人相處的方式,或者漸漸走出童年愧疚的陰影,哪怕隻有一點點的作用,筆者也會覺得心有安慰。
除了短小的生活小故事之外,在每一章的結尾處,筆者還精心安排了“拓展苑”欄目和“另眼看電影”欄目。
“拓展苑”主要介紹心理學史上一些經典的實驗研究,比如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道德的起源”、“階級的起源”、“個體受暗示性研究”、“說服研究”等。“拓展苑”旨在將讀者引領到專業的心理學實驗場景,讓讀者體會一下心理學家研究心理學問題的方法和設計。如果讀者對實驗心理學有興趣,它還可以作為一個橋梁,引導讀者查找相關的專業書籍。
在“另眼看電影”欄目中,筆者還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從人格分裂、夢境、孤獨症、偷窺等各個方麵重新解讀電影,此外還包括劇情的簡單回顧和電影的相關信息。電影愛好者可以通過這個欄目換個角度理解曾經看過的影片,也可以嚐試按照影評的思路,再看一遍電影,重新感受心理學的魅力。
總之,這是一本綜合了普通生活、專業知識和娛樂體驗的心理學讀物,希望讀者能夠在字裏行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也能夠充分地享受這份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