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型人格障礙又稱妄想型人格障礙,以猜疑和偏執為特點。成年早期,男性多於女性。在生活中有的人很固執,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認死理,別人很難說動他。不靈活,愛鑽牛角尖,極度自信。往往把成功歸為自己,把過失總是歸到別人身上。自負清高,傲慢不遜,嫉妒多疑。結婚以後,常無端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高度敏感,喜歡尋根問底。自認為很了不起,人際關係較差,不合群,很難與同事和朋友相處,甚至不能與鄰居和睦相處,人們隻好對他敬而遠之,盡量避免與他打交道。這樣的人就有偏執型人格障礙。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人格障礙有如下症狀:
第一,對挫折和遭遇過度敏感;
第二,對侮辱和傷害不能寬容,長期耿耿於懷;
第三,多疑,容易將別人的中性或友好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視;
第四,明顯超過實際情況所需的好鬥,對個人權利執意追求;
第五,易有病理性嫉妒,過分懷疑戀人有新歡或伴侶不忠,但不是妄想;
第六,有過分自負和自我中心的傾向,總感覺受壓製、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訪,不達目的不肯罷休;
第七,具有將其周圍或外界事件解釋為“陰謀”等的非現實性觀念,因此過分警惕和抱有敵意。
以上列舉了7項,患者至少有其中3項,才能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對自己的人格障礙問題並不知曉,對自己的人格障礙持否定態度。這種態度也是偏執型人格障礙,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但如果你不理他,他也不會故意傷害你。
(二)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以過分的謹小慎微、嚴格要求與完美主義和內心充滿不安全感為特征。男性多於女性2倍,約70%強迫症病人有強迫型人格障礙。他們往往以高標難、嚴要求來對待自己,希望做事完美無缺,事後反複檢查,過於追求細節的完美。道德觀念強,極有責任心。總是小心翼翼,思想得不到鬆弛,做事前先有詳細計劃,這種人往往活得累。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強迫型人格障礙有如下症狀:
第一,因個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導致優柔寡斷、懷疑及過分謹慎;
第二,需在很早以前就對所有的活動做出計劃並不厭其煩;
第三,凡事需反複核對,因對細節的過分注意,以致忽視全局;
第四,經常被討厭的思想或衝動所困擾,但尚未達到強迫症的程度;
第五,過分謹慎多慮,過分專注於工作成效而忽視個人消遣及人際關係;
第六,刻板和固執,要求別人按其規矩辦事;
第七,因循守舊,缺乏表達溫情的能力。
隻要符合上述3項就可診斷為強迫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主要特征就是追求完美,要求嚴格。這些往往都是後天教育的結果。
他們太注意細節,怕犯錯誤,生活總是戰戰兢兢。總有一種不安全感或常常緊張和焦慮,門鎖好後總是不放心,經常出去後又回來看門是否鎖好。甚至有的人都到了工作地點,突然懷疑門沒鎖好,打電話讓鄰居幫忙看,鄰居告訴他,門是鎖了的,他才能放心工作。思慮太多,對自己做的事總沒把握,總是需要別人來肯定才放心,否則自己就感到不安。他們往往沒事找事:自己活得累,讓別人也累。這種人刻板,墨守成規,缺乏生命活力。
(三)分裂型人格障礙
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以觀念、行為和外貌裝飾的奇特,情感冷漠,以及人際關係明顯缺陷為特點。男性略多於女性。在社交活動中我們有時會發現,有的人膽小怕事,內向孤僻,自卑懦弱,沉默寡言,害羞,不愛交往,行為“古怪”,知心朋友極少,不關心別人對他的評價。這種人往往就有分裂型人格障礙。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3),分裂型人格障礙有如下症狀:
第一,性格明顯內向(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須接觸的人外,過分沉於幻想和內省);
第二,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表達對他人的關心、體貼及憤怒等;
第三,對讚揚和批評反應差或無動於衷;
第四,缺乏愉快感;
第五,缺乏親密、信任的人際關係;
第六,在遵循社會規範方麵存在困難,導致行為怪異。
符合上述3項的患者可以診斷為分裂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缺乏溫情,孤獨內向,情感生活非常狹窄,有點超凡脫俗的感覺,很難享受天倫之樂,容易離婚或獨身。對表揚和批評也無動於衷。既不願與人交往,也體會不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喜歡獨自閱讀,欣賞音樂,思考問題等安靜、被動的活動。有一部分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癡迷於某種專業,能做出較高的成就。分裂型人格障礙患者往往被人看成“怪人”難以接近,他們內心世界極度廣闊,想入非非,現實中卻采取逃避的態度,離群索居,不愛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