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第五講 自殺及防治(1 / 3)

35歲的酉陽縣農民陳長全與妻子吳西結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因收人很少,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吳西為此經常埋怨陳長全沒有本事,連家都養不了。夫妻因此不和,吵架打架已成家常便飯。2009年1月4日,陳長全與吳西又因瑣事打架。陳長全想到夫妻感情長期不和,經濟拮據,感覺生活沒有意義,便把妻子及兩個小孩趕出家門。當晚10時許,陳長全用稻草引燃自己臥室裏的木床,欲自殺。由於他家與鄰居的房屋全是木質結構,火越燃越大,最終導致他自己家及鄰居家17間房屋被燒毀,損失達10餘萬元。

2009年1月28日,西雙版納邊防支隊猛臘縣邊防大隊猛滿邊防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在猛滿鎮一香蕉園的工棚內有一名男子想自殺,且情緒激動,請邊防官兵及時前往處置。接到報警後,邊防官兵火速趕往現場。在官兵的交談和安撫下,14時48分,自殺男子的情緒有所穩定。當官兵們準備打開工棚門進行解救時,該男子突然拔出一把水果刀在自己腹部右邊紮了一刀,另一隻手揮舞著一把柴刀,使人無法靠近解救。情急之下,邊防官兵果斷作出決定,用鉗管鉗剪斷工棚門鎖,強行衝入工棚內,使用警用催淚噴霧劑,使男子暫時喪失反抗能力和自殺能力,將其成功解救,並及時送往猛滿鎮衛生院救治。據悉,要自殺的男子鄧某,是雲南省金平縣人,現在猛臘縣猛滿鎮的一個香蕉園打工,負責管理香蕉苗,性格內向,話很少,平時和工友交流很少。十幾天前由於天氣和香蕉苗質量等原因,新種的5000棵香蕉苗部分枯死。為此,他一直認為是自己管理不善造成的,更害怕老板找他賠償損失。當天13時30分左右,工友們正準備吃中飯,鄧某突然說要自殺給大家看,並拿出了刀子,嚇得工友們遠遠地躲開。隨後他就將自己反鎖在工棚內大喊大叫要自殺,工友們隻好報警。後經搶救,該男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當前,大部分外出民工因長期遠離親人,加上工作勞累,文化和認知程度又普遍不高,很容易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疾病。其外在表現包括人際關係適應不良、情緒容易變化等,嚴重表現為與人爭吵、自殺、攻擊他人等症狀。

科學家發現,4~6月是抑鬱自殺的高發時節,5月份達到最高水平。我們再看看中華心理教育網2009年自殺救援的部分警報:

2009年5月8日,煙台有一男性職工2次打來電話,自述形象不好,萬念俱灰,最近又遇到一些生活事件(身上汗毛多,不敢穿短袖),準備馬上跳樓輕生。

2009年5月3日,有一個女孩發了一個“輕生帖”:我知道我真的該走了,像天使一樣靜靜地飛走……

2009年5月1日,連雲港一位女子打來電話,自述其受到感情的困擾,決意輕生。

2009年4月27日,一個北京網友自述:弟弟猝死,自己沉浸在悲傷氛圍中難以自拔。

2009年4月21日,一位名叫“青鬆小兔”(輕生小兔)的網友發了一個帖子:《明天我走上了不歸路》……

人為什麼要自殺?我們對自殺的危害有哪些了解呢?如何自救?

專家認為,90%的自殺者存在精神和心理疾病,最常見的是抑鬱症。《中國青年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2005年9月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全球每年因為自殺死亡的人數近100萬,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於自殺。這個數字是暴力死亡人數的兩倍。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因為意外而死亡的人數將超過150萬。世界衛生組織(WHO)稱,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自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每年因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從年齡上看,15~25歲之間的青少年的自殺率呈上升趨勢。自殺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自殺正在成為我國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這一點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對於城市中辛勤工作的民工來說,自殺離他們並不遙遠。因為環境、自身等因素,農民工表現出來的心理症狀很多,晚上睡不好,白天又要做工,長期壓力會使抑鬱症高發,產生的極端行為——自殺是其中一種。

農民工由於各種壓力較大,容易出現憤怒情緒。一般農民工解決憤怒情緒,一個是對外,攻擊別人;一個是對內,傷害自己。所以農民工自殺屢屢可見,農民工殺人也屢見不鮮。這種憤怒情緒的產生,既可能來自失去與得不到的事實,又可能來自突發的那種生活中壓力,比如突然之間知道幹了一年工錢卻拿不到,農民工就會萬念俱灰,跟老板拚命。

在我國,農民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民工背井離鄉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所存在的心理上的負擔是顯而易見的。農民工離開了原來的文化,離開了原來的社會支持係統,包括心理的支持係統,如老婆、孩子、父母、兄弟姐妹,這些支持係統全部突然之間隔離掉了。還有農民工的個人愛好、口味、飲食習慣等,在一個工地裏麵的大鍋飯、大鍋菜是無法滿足的。另一方麵,城市是否足夠寬宏大量,是不是敞開心扉讓農民工融入城市中來。一些城裏人、都市人是拒絕外來工的。更何況還有一個區域文化,比如杭州話農民工聽不懂,就是用普遍話表達,那個意思他也不完全理解。所以說,沒有三五年的時間,農民工不可能有機地融入到大都市裏麵來。在這種狀態下,農民工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據調查,農民工往往忽視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甚至是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意識。有的農民工即使有這方麵的意識,也因為傳統的麵子觀念羞於治療,而更多的是由於錢的問題放棄心理輔導和治療。據介紹,杭州市一般的心理谘詢收費是每小時40元,再加上一些輔助治療,去一次醫院要上百元,從而使農民工望而卻步。心理有問題不去診治,錯過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後果,而最嚴重就是自殺。

如何對自殺人員進行有效的預測,采取及時有效的救治措施,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我毀滅 自殺表現

自殺是指自己有意識地采取某種手段和方式,自願結束自己生命的一種行為。

生活中,大多數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有一定的自殺意圖和征兆,其心理行為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認知表現

自殺者一般喜歡以偏概全,固執己見,主觀臆斷,缺乏冷靜分析和理智的思考,看陰暗麵比較多,處理問題猶豫不決,缺乏準確的判斷。他們對自己麵臨的危機狀態往往認為毫無辦法解決,隻有死路一條,思考變得極其狹隘。一位16歲的小夥子剛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由於沒有做好事情而被辭退,他說,生或死對他而言並沒有多大區別,早死晚死都是一回事,也許有一天,死亡會是較好的一種選擇。可以說,青年人對死亡的概念是模糊的,部分人甚至認為死是可逆的、暫時的。因此對自殺的後果沒有充分估計。

(二)情緒、情感表現

自殺者內心極度痛苦、焦慮、抑鬱、憤怒、內疚等。對人生感到非常失望,覺得活著很無聊,好像把什麼都想開了、看透了,特別是在經曆失敗和挫折後情緒低沉。常常悶悶不樂,患有憂鬱症。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的自我控製力弱,輕率急躁,好衝動,有時采取酗酒、過量服藥、捶胸頓足、用頭撞牆、扯頭發、暴飲暴食,有的甚至用利器傷害自身皮膚等行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有的民工的自殺常因情緒激動而導致衝動行為,一想到死馬上就采取行動。

(三)人際關係

自殺者大多性格內向、孤僻、以自我為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當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護,缺乏朋友師長的支持與鼓勵時,常常感到孤獨無助,最後變得越來越孤獨,進入自我封閉的小圈子,失去自我價值感。

(四)言語表現

絕大部分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會有意無意地說出一些關於自殺的話,如經常說一些“不想活了”“生活是無意義的”“我沒有希望了”“如果我不在人世,情況可能還會好些”“你會參加我的葬禮嗎”等等。

(五)行為表現

一些自殺者在自殺前大都表現為行為異常:如給朋友打電話、寫遺書、燒毀自己的物品、連續吸煙、來回行走、食欲不振、性格怪異,或無緣無故地與人訣別。將平時珍視的私人物品送人,“無意中”服藥過量,有明顯的自傷行為。一位民工自殺前不停地給家人發信息:“你們平平安安,我就可以放心走了。”接著又給自己的工友打電話:“您還沒有睡嗎?唉,人生太沒意思了,我已失去了生活的興趣。”但是,這些行為表現沒有引起家人和朋友的注意和重視,最終自殺成功。自殺者還會出現一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如經常看電視的人,突然不再看電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