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眼因流淚而清明(1 / 1)

年歲漸長,刪繁就簡,隻想記得這些好了。如同這個冬天,繁華落盡,還原生命的本真,還原心的純真、善美,從而順著本心,說本真的話,做本真的事,做本真的人,如此,生活變得簡單,生命也是通透明澈的。

常常被一些事物感動得流淚。

譬如剛立春,在滿目蕭條的大自然裏,有那麼一抹新綠綻放在頹牆敗垣間,在整個以蕭索為背景的畫麵上,它綠得那樣新,那樣嫩。耀眼的綠中昭示著生機盎然的春天即將到來,也隱含了諸多過往的情愫。於是,無數個似曾相識的畫麵相疊於眼前,就這樣,不經意間眼淚就成了它的俘虜。

譬如初夏的夜晚,推開窗戶的一刹那,一陣嘹亮的蛙鳴從無垠的田野中鋪天蓋地地迎麵襲來,攜著醉人泥土氣息的晚風呼嘯而來,翻飛著濃密的樹葉,拂動著額前劉海,一直深入腦海。

這熟悉的一切仿佛在什麼時候都有過,童年時候、少年時候、現在。於是,那些遙遠的記憶,那些走過的人生痕跡,一股腦兒地從心頭滑過。就這樣,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淚水就會噴湧而出。

常常就這樣不可抗拒地被這些事物感動著,潤澤著。仔細觀察我們身邊平常得讓我們漠視的事物,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持久地擁有著令人感動的特質:它們也許是一棵樹,一棵無論任何時候都舒展姿態、呈現綠意、奉送清涼的大樹;也許是一莖草,一莖很普通的在風中依然搖曳多姿的小草;也許是一朵不打眼的小花,仍然很細致綻放它生命的色彩;在我們眼中它們隱喻了某種生命幻想,負載了諸多人生滄桑,於是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我們一次次地陷入而不可自拔。

一直以來,我不能解釋,已是而立之年、生活閱曆越來越豐富的自己,為什麼越來越容易感動,容易流淚呢?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句名言“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之時,似乎明白點什麼。

眼淚是一種心靈的潤滑劑,一種精神的慰藉。每一次的流淚都能洗滌我靈魂深處的汙垢,每一次的感動都能斬斷我深深的劣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我的內心變得豐富而潤澤,我的靈魂變得潔淨而溫厚。正因如此,大千世界在我的眼中才充滿了人情味。

因此,常常流淚的人一定強烈地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定擁有一顆日漸溫厚之心。

“滄海月明珠有淚。”鮫人泣淚成珠,珍珠在月明之夜發出皎潔的光芒。此時,珍珠仿佛就是月亮之淚,月亮仿佛就是一顆珍珠。於是,明月落於滄海之中,明珠含於淚波之中。淚珠、珍珠與明月之間有著多麼內在的關聯。

這樣淒迷的意境,這樣感人的朦朧。上天在造李商隱之時,一定也落淚了。

曾經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上帝住在一個老婦人的籃子裏》,主人公是一位活到90歲的老太太,在經曆了喪夫之痛後,還要忍受沒有孩子相伴的孤獨。但她每天祈禱以求內心的平和。學會了編織後,在6個月內,她不停地為每個人織襪子。聖誕節期間她賣掉了價值超過1000美元的襪子、毛線衫和毯子。她甚至作為誌願者到附近小學去教編織課,成了這一帶最有名氣的人。

臨死前,她的心境很平和,不斷念叨的一句話就是“上帝在我編織的籃子裏”,死時非常快樂。

這位感人的老太太其實也是上帝的一滴眼淚,一顆珍珠。

回顧我們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上帝在造他們時一定都曾灑過淚水,因而都有著感人的特質。當我們一次次感動一次次流淚時,我們也會一次次地喚回良知和天性。我們常常會對這個世界懷有一顆感恩之心,這顆心是最最純潔最最真摯的了。

而這樣的感恩的心,我想一直保持到老,我不能讓我的感恩的淚腺,被世風所風幹,變成一個不會流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