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年的繁榮以後,人本心理學家發現,雖然人本心理學對西方社會文化、價值觀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卻沒有撼動主流心理學的科學觀念、研究方法。為此,新一代人本心理學家提出了一係列研究方案,發展與人的本性相適應的心理學方法論,構築更為完整的人的形象。這些方案體現出人本心理學家試圖將心理學作為人文科學的努力,使人本心理學方法論不再流於理論倡導,而是融入人性研究的具體實踐。
人本心理學研究方案的形成和發展汲取了西方傳統文化中人文主義傳統,受到其他人文科學研究實踐的影響,心理學曆史上所傳承的人文精神也給予了其思想和實踐上的指導,而人本心理學自身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危機更成為其得以形成的直接動力。人本心理學研究方案堅持人文科學取向,問題中心論的科學本質觀,直覺主義的人本學,整體主義的研究路線,主觀主義的研究範式和非決定論的心理學解釋框架。
現象學研究方案是把胡塞爾現象學哲學的基本概念、原則、方法運用到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中。現象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對研究參與者經驗描述的分析,獲得經驗本質,實現對現象的理解。它包括:通過訪談獲取描述資料;對資料的整體閱讀;確定各個部分,建立意義單元;將意義單元轉換成心理學表達,獲得個別心理描述;通過想象變更來確定現象的本質特征,即一般的結構;最後對所獲得的結果再次進行表達等幾個部分。啟發式研究旨在發現人類經驗重要的潛在意義。它通過自我調查和與他人對話的方式獲得對生活經驗結構的描述,通過研究者對問題強烈的、持續的、充滿激情的關注,借助自身的感受、理解、信仰和判斷,揭示內在緘默知識的力量,使最深層的意義流和知識流呈現於意識中。它包括:初始的介入、沉浸、醞釀、澄明、說明以及創造性綜合等六個基本階段。解釋學研究方案把人類的經驗和行為看做有待解讀的文本,強調某一經驗與其形成背景和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強調在明顯不同的或者甚至在看起來相互對立的意義係統間尋求理解,認為隻有了解了經驗所產生的相關背景,才能獲得對經驗的理解。解釋學研究的任務就是要揭示文本的意義,以實現對人類心理和行為更深入的認識。體驗研究方案側重對構成某種體驗因素的闡明。這些因素是形成這種體驗的必要和有效的條件,研究目的在於為經驗者闡明某種經驗的基本結構,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體驗。在體驗研究中所有的參與者即研究者,在質化研究階段,它包括四個基本步驟:研究者把對體驗結構的個人理解表達給其他共同參與研究的人;其他人表達出讚同或不讚同,並說出理由;解決爭議,如果需要,再回到經驗的描述;達成對所研究的經驗結構的共同認識。在質化研究階段結果的基礎上形成假設,以傳統的研究方法對假設進行驗證。對話研究方案深受對話哲學的影響,強調對話在研究過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它主張研究並不是一個按照既定的程序對假設的驗證過程,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隨著對話的展開“發現”的過程。它運用小組研究作為探索資料的手段,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包括對資料反應的個體間互動,成為獲得資料意義的來源。在對資料的分析過程中更強調對話的價值,並考察了實現真實對話條件。現象描述研究方法形成於教育研究實踐。現象描述研究以人們對現象所作的描述為研究對象,找出人們在經曆現象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有實質性差別的各種觀念或者體驗方式及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