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漁夫堅持這樣做已經有30多年了,而且從沒有間斷過。經過長期的重複禱告,這種想法已在他的潛意識中紮了根,形成了一種習慣,以致他發現感覺快樂就是他的習慣。
一個人要想快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真誠地渴望快樂。而有很多的人,他們煩悶、氣餒,不快樂,即使有好消息,他們也會說:“不要高興得太早。”他們對舊的思維習慣了,好像感覺快樂是件錯事。
弗洛伊德曾遇見一位婦女,她患關節疼痛多年,並且經常拍著腿說:“哎呀,我這關節病,真讓人受不了。我動不得,哪都不能去,這病可把我害苦了。”她的孩子及鄰居常常來關照她。她似乎需要風濕病,她好像很讚賞她口中所說的“苦”,甚至不想要快樂。後來,弗洛伊德建議她抄寫一些《聖經》中的詩句,並讓她思索這些真理,以改變她的心態,讓她堅信她的病會康複等等。但是,看起來她對這些並不感興趣。
羅馬著名的哲學家馬庫斯?奧裏利厄斯曾說:“一個人的生活就是他的思想所成就的。”因此,不要被消極沮喪的思維所控製,而是要時常自我提醒--“我經曆的就是我所想的”。
弗洛伊德曾遇到過一位經理人,他對企業的經營感到很失望,對此,他對上層的領導們很不滿,因為他們總是反對自己的意見。由於內訌,企業經營下滑,年終沒有什麼紅利或股息。弗洛伊德是這樣解決問題的:他告訴經理人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做禱告,即默念:“企業裏的人都是誠實善良的,他們為企業的興旺發達精誠合作,我要向他們奉獻愛心,祝福他們身體健康;領導們業務精通,賞識我的每筆交易;新的一天開始了,我祝願同事之間和睦相處,企業會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就這樣,這位經理人每天早晨重複進行上述默禱,用心感受祈禱的真實。工作期間,每當出現擔憂和不滿情緒時,他就對自己說:“我得靜靜地思考。”當他這樣控製自己的心態時,所有不利的思維和有害的想法都停止了。他的內心平靜了,也就有了“豐收”的果實。後來他寫信給弗洛伊德,說他堅持這樣做兩個星期以後,領導幹部找他談話,肯定了他的業績,采納了他的建議,他們認為公司能有這樣的經理很幸運。為此,他感到很快樂,並懂得了其實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可以說,每個人都是非常渴望成功的,但是如果他們的潛意識裏充滿了否定、負麵、低價值感的自我評價和信息,那他們的行為活動都是消極被動的,即使付出很多也很難成功。倘若想改變這一切,就必須為自己的潛意識重新輸入正確且積極的信息。個體潛意識輸入成功的指令和程序後,就會和成功者一樣去思考問題和做事。
精神分析學裏講到,潛意識沒有判斷能力,隻有執行能力。個體的潛意識一旦接受某個想法,便開始立即執行。在弗洛伊德看來,個體的潛意識有雙重的功能,即:既可以有效執行好的想法,也可以執行不好的想法。如果消極地使用這一規律,它帶給人們的可能就是沮喪和失落。但如果習慣思維方式是積極和諧的,那麼它帶給人們的就是歡快和自信。林肯也曾說過這樣的話:“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想要怎麼快樂就可以擁有怎樣的快樂。每個人出現的煩惱屬於心理上的煩惱,而不是生理上的。”事實上,不僅是快樂,人生中的挫折及對事物的看法無一不是自我選擇的結果,要想贏得幸福快樂的生活,就必須讓幸福快樂的種子在潛意識裏麵紮下根,這樣才能如願以償。
一個人想要收獲幸福,有必要將幸福的種子播種在潛意識裏;一個人想收獲成功的喜悅,需要將成功的意識固定在自身的潛意識裏麵。也就是說,一個人外在的表現是人內心世界的反射,所有外在的改善都來自人的內心想法的改善。所以選擇積極主動,選擇終生學習,選擇一切有助於人生幸福的思想,就會真的成為現實。總之,人們隻有讓生命中的美好充滿自己的潛意識,才能過上成功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