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玫琳凱化妝品公司,業務遍布全球36個國家及地區,全球擁有美容顧問75萬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女性,為了激勵更多的女性,玫琳凱公司在世界各地還為女性事業捐資捐款,這種熱心公益事業,幫助婦女自立成才的社會活動,受到了世人的讚揚。玫琳凱認為,隨著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開發女性智力也成為必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她們取得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循著這一信念,她專門在美國設立了一項女士獎學金用以獎勵那些在困境中堅持學習並取得優異成績的美國女高中生。現在,她又捐資20萬元人民幣,在中國的北京大學設立了“北京大學玫琳凱獎學金”,獎勵的對象主要是來自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的品學兼優、生活困難的女大學生。目前,北京大學已經有63名此項獎學金獲得者。
20世紀90年代的玫琳凱已經是曾祖母了,但她卻笑著說:“我覺得我才24歲。”在她眼裏,她豁達的心胸不會隨著年紀的增大而老去。她相信,一個豁達的女人,是永遠年輕的。
一路走來,正是擁有了一個豁達的心胸,才能讓玫琳凱勇敢地直視生命中出現的各種困難,而且她走得很好,也正是因為豁達,讓她擁有了一個智慧的頭腦,一顆樂觀堅強而寬容的心,也正是因為豁達,讓她擁有了一份成功的事業,成就了一個成功的人生。
用豁達保護自己
說到豁達,總能讓人記起曆史中那個“烏台詩案”的受害者。他便是蘇東坡。
定風波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可以說,這首豁達之詞,是他一生的寫照。因為“烏台詩案”,蘇東坡被困在強大而邪惡的流言飛語下。餘秋雨先生說:“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曆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於是大師和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蘇東坡也是大師。
他,也是被小人陷害的。豁達的對立麵是狹隘。例如李定,這是一個曾因母喪之後不服孝而引起人們唾罵的高官,對蘇東坡的攻擊最凶。他誣陷蘇東坡出身貧寒,說他浪得虛名。又如王圭,他自稱文章天下第一,對蘇東坡的檢舉也是雞蛋裏挑骨頭。然而當有人偷偷地告訴蘇東坡他的詩被檢舉揭發了的時候,他先是一怔,然後笑道:“這下不愁皇帝看不到我的詩了。”不是誰都能有如此鎮定的情懷。然而,蘇東坡有。有時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最後,蘇東坡被關了起來,然後是屈打成招。但是,邪惡永遠也戰勝不了正義,他沒有被斬,等一切過後,蘇東坡猶如脫胎換骨,他以豁達的胸懷包容了這場浩劫中所經曆的一切。然後在這種背景下,作出了一首首千古之作。
可以說,是豁達造就了蘇東坡,讓他在人生快要崩潰的時候依然有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勇氣,浩劫過後是收獲,他收獲的是一種胸懷,一種氣度,一種智慧,一種力量,一種勇氣。
李斯也曾經說過:“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劉墉也曾經說:“人生的終點,總該是個廣場,才能讓心中的車水馬龍在此放下。除非有寬廣的路,否則在這追逐的時代,絕對無法不出車禍;除非有豁達的愛,否則在這愛的車陣中,絕對無法順暢。”他們都是在告誡人生路上的行人:做人要學會豁達。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對小姐妹每天放學後,一定會一起光顧她們家附近的一家便利商店。姐姐外表看來文文靜靜,但脾氣卻異常火暴。每次到店裏來,總會看見她嚴厲地對妹妹進行“機會教育”,最常聽見的有:“你是笨蛋嗎?這個快要到期了,還拿?”要不然就是:“你是白癡呀!明明寫買一送一,你還隻拿一個。”更狠的還有:“你這隻豬,金額超過了,你不會算嗎?”
那個挨罵的妹妹沒說話,居然一聲不吭地任由姐姐罵,還依然氣定神閑地挑選她想要的東西,而且是絲毫不受影響。
某天又到了放學時間,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天隻有妹妹一個人來,年輕的售貨員見那個潑辣的姐姐不在,便和她聊起天來。
“今天怎麼隻有你一個人?”
“姐姐感冒了,所以請假。”妹妹朝售貨員微微一笑。
“我覺得你姐姐好凶哦!”售貨員試探性地表示。
“還好啦!不要理她就是啦。”妹妹在賣場逛著,神情相當愉快。
“可是她每天都那樣罵你,你不生氣嗎?”售貨員很是好奇地問。
“愛生氣的人是她又不是我,而且被罵一下又不會痛。”妹妹嘟嘟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