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瀟灑閑適 做快樂女人(3)(1 / 3)

“在三十年前的一個清晨,我真的遇到一個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子散發出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溫柔而善解人意,細膩而體貼,善良而純淨,天真而莊嚴,她……”

老人邊說邊陷入深深的回憶裏。

年輕人更著急了:“那麼,您為何不娶她為妻呢?”

老人憂傷地流下眼淚:“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給我。”

“為什麼?為什麼?”

“因為,因為她也在尋找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呀!”

真的為故事中的老人感到遺憾,他傾盡一生來追求一個完美的伴侶,然而60年過去了,他依舊是孤身一人。其實,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就是自然界正常的法則。但是,我們都在渴求一種完美:一個完美的伴侶,一份完美的工作,一段完美的人生……然而追求了一生也沒有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於是在遺憾和悔恨中慢慢地老去!

其實完美就如同是一座海市蜃樓,你隻能在內心向往它,塑造它,讚美它,但你不能把它當做現實中真正的存在,否則你會陷入無法自拔的矛盾當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不一定有缺點就是一種遺憾和悲哀,有時候你的某些不足恰恰就是你在其他方麵的長處。

有一個孩子,在上中學的時候,父母曾為他選擇了文學這條路。隻上了一個學期,老師就在他的評語中寫下了如此結論:“該生用功,但做事過分拘泥和死板,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善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後來,一位化學老師了解他這個缺點後,認為他做事過分認真和死板,正好適合做化學實驗,便建議他改學化學。這一次,他的缺點正好用在他適合的位置上,因為做化學實驗需要的正是一絲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化學成績在同學中遙遙領先,後來他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他的名字叫奧托·瓦拉赫。

奧托·瓦拉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就是因為很好地利用了他的缺點。

所以,不要用完美要求別人,也不要一味地要求自己完美。上帝給了你美麗的容貌,卻不給你博大的思想;上帝給了你高深的智慧,卻不給你健康的體魄。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榮辱相依,福禍相倚。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

不要因為不完美而恨自己,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也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所以也不要用完美來苛求他人。而那些追求完美,偽裝完美的人,其實是在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世事本無完美,人亦是如此。正視這一點,是你正視人生的開始。

殘缺也是一種美

法國偉大的藝術家羅丹如是說:“殘缺也是一種美。”的確如此,月有陰晴圓缺,日有東升西落,四季輪回,春華秋實,潮起潮落,花開花謝,夏花燦爛,秋葉淨美,冬雪寧靜……我們不難看到,神奇的大自然也不能將大千世界中的最完美的畫麵定格為永恒,而留下殘缺的一麵,反而使完美與殘缺相得益彰,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達到完美的境界。但是要明白,殘缺也是一種美。

提起殘缺,我們總能夠想起斷臂維納斯。公元1820年,在希臘的米洛斯島上,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帶著震撼人心的殘缺重返塵世。斷臂的維納斯因其斷臂在帶給人們些許缺憾時,更多的卻是把充滿無邊想象、“包孕著不盡夢幻”的具有崇高美學價值的缺陷留給人們,引起一些人對這種殘缺美的激動和敬重,甚至到了一種不可遏止的狀態。

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所展示的露絲和傑克之間的愛情故事震撼了全球億萬觀眾的心,雖然故事的結局帶著慘烈悲壯的色彩。其實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裏,都非常渴望露絲與傑克能夠結為秦晉之好。但是假如我們用客觀、冷靜的心態作一番分析,不難發現:無論是文化層次、價值觀念或是社會地位、處世準則,露絲和傑克二人相差懸殊,結合對他們而言未必就意味著一生的幸福。而電影大師們卻巧妙地利用了人類史上的一次悲壯海難——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回避了這一問題,製造了一場感人肺腑的生死別離:死去的人(傑克)為了愛情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帶著對戀人的深深祝福步入天堂;活著的人(露絲)帶著祝福與這段珍貴的回憶珍惜著生命的每分每秒,此時的她對人生的態度、生命的真諦的認識與理解已然有了質的飛躍……誰能忘記影片中,在耄耋之年,她依然在心海中追憶那串永放光芒的珍珠項鏈、回味那段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時的閃亮目光和幸福神態呢?

如此看來,福兮,禍兮,又豈在一朝一夕?要知道,殘缺也是一種美。也正是因為這種美,震撼了每一個觀眾的心,在每一個觀眾的心底留下了一個久久不曾忘記的故事。

還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國王請一位建築大師幫他建造一座宮殿,建好後,大師請國王去觀看,麵對完美無瑕的建築和裝飾,國王非常滿意,特別是對大廳內一尊雕像更感興趣,讚不絕口。於是大師就叫人將雕像搬走了,對此國王不解,大師向他解釋道:“如果凡是完美到了極致,那便是一種缺陷。”由此我聯想到:如果人生中沒有殘缺,就意味著圓滿,如果圓滿到了天人合一,那麼,這樣的人生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