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導言(1 / 3)

為自己挖一口財富之井

直富是國內一位著名的職業發展顧問,最近他向筆者講述了不久前來到他的工作室尋求職業發展谘詢的兩位年輕人的故事。

職場迷惘者

31歲的王嘉文未作電話預約便找到了直富,一見麵他就衝著直富哀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快瘋了!從2003年6月算起,王嘉文離開那家任職三年的丹麥機具公司已有一年多了;除去2個月的學車時間,其餘的時間他都泡在找一份“有希望”的工作上。悲哀的是,至今他也還是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

交談中直富得知,王嘉文本科學的專業是自動化控製,畢業後有兩段主要工作經曆:一是在一家中型公司的生產管理部門任電氣工程師,負責車間流水線的保養、維護與管理工作;另一段則是在丹麥機具公司從事銷售工作,負責銷售各類自控設備。王嘉文是一個有魅力的銷售人員,他擅長與各類性情不同的客戶打交道;他的口才、文筆都很不錯,能把十分複雜的有關自控設備的技術問題解釋得很清楚。因此,他的銷售業績非常出色,在不到兩年時問裏,迅速鞏固了華東片的市場,他也順理成章地被提拔為銷售經理。然而,當公司產品步入成熟期後,擁有大片市場空間的王嘉文在公司裏遭到了越來越難以忍受的排擠。2003年6月,勞動合同到期,公司告訴他不再續約。王嘉文成了一個“躊躇滿誌”的下崗失業人員!

直富對王嘉文深表惋惜,麵對找上門來的鬱悶人才,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多說什麼。“良禽擇木而棲,但是,如果你始終是在別人家的樹木上壘窩,總有一天,當你疲憊地飛回來時,你會發現自己苦心經營的窩居然被人連鍋端掉了。你今天的遭遇不正是這樣麼?”

“是啊,說實話,誰願意屈居人下被人盤剝呢?可是你也知道,創業何其艱難;像我這樣既無堅強的社會背景,又無充足資金的人,能有什麼希望為自己壘下一個安全的窩呀?”

與嘉文一樣,隋靖這半年來也一直忙於找工作,但情形絲毫不比嘉文樂觀。隋靖在六年間換了四份工作,從工程預算員到總經理秘書,從網站編輯到行政人事專員,可謂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眼看就要過三十歲生日了,自己還是兩手空空。

“跳槽專家”隋靖的問題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人,他總感覺自己的步伐邁得太慢了,緩慢的升遷怎可承載他向往的生活啊?

直富知道,焦急的隋靖現在最需要的是客觀冷靜的分析。根據自己積累的豐富谘詢經驗,他耐心地為隋靖做起了職業前景分析。“從業經驗在每一個行業、每個崗位都是至關重要的;若要成為一個行業的高級經理,至少需要專注於該領域工作5~8年,而且你還必須非常執著與勤奮。以你最近從事的行政工作為例。一般情況下,剛剛進入行政人事部門工作,擔當的是普通職員角色;在負責行政人事具體事務2~3年後,你才有機會成為某一條塊的主管;然後,又需要至少3~4年的時間來積累業務整合、人員管理、部門協調、政策法規學習與實踐等經驗,這樣,你才有可能成為部門經理。如果你想成為一名頂尖經理人才,還需要在多家公司磨練,以汲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博采眾家所長。”

“如此一來,我隻有耐住性子,慢慢等待‘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隋靖顯然對這個客觀理性的分析感到絕望。

麵對停滯的職業生涯,嘉文和隋靖都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死胡同裏“原地跑圈”多年,隨著年齡的增加,個人能量、知識與經驗將會像榨汁機上的橙子一樣不斷地被抽空、榨幹,而更年輕一代的競爭者們早已是虎視眈眈了。

實際上,還有更多的人被困在灰暗的“現狀”裏不能自拔:“我知道這家公司、這份工作的確不大適合我,可是,為了生活,至少我得有一份工作啊!現在找一份工作不要太難啊!”“我還能有什麼選擇呢!換份工作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人們陷入了一場“不可避免”的心理上的摔跤比賽,深深地牽絆於自己正在做的工作、自己或家人認為應該做的工作而不能自拔。三年、五年過去了,你還是一名奮戰在基層、摸爬滾打在一線的老業務員嗎,唯一的改變就是換了另外一家單位,工資漲了幾百塊,額頭上多了幾道皺紋?你是不是經常躺在床上迷茫地回想以往,想起這些年自己仍舊原地踏步,而你的同學卻已脫穎而出,一種無盡的失落和自責如堅硬的磐石一樣悶堵在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