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根源:斬斷錯誤的導火索
人生是一場艱難的跋涉,生活中總會遇到坎坷的事情,人生路上也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成長經曆。麵對挫折,有些人低了頭,而有些人卻迎難而上;有些人將它視為一種打擊,而有些人卻將它視為一種磨礪。不同的態度,也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真正認識失敗的原因,是繞開挫折之路的必選,那麼從現在開始,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吧。
舉世聞名的化學家、最高科學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說過:“生命就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去雕飾的寶石。”擁有怎樣的形象,是靠自己的行為來雕飾的。你是選擇偉大與高尚,還是渺小與卑劣,全都看你自己!
米開朗琪羅,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他在意大利的一家礦石廠工作時,發現一塊龐大的矩形石頭,心裏十分興奮。他輕輕地觸摸著這塊石頭,好像從中看到了摩西的精神,他決定雕刻這塊巨大的石頭,過了很長時間,最終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問世了——《摩西像》。
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明顯標誌之一是,人有目的,而其他動物則沒有。人在勞動時,是有預料目的的,人在解決工作、學習、生活等一些問題時也是有目的的。追尋人生目標和努力拚搏實現理想,這是人的特性。隨著年齡不斷地增長和自我認知的成熟,人開始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即為了自己“如何走人生的道路”“朝著哪個方向走”“最終的目的是什麼”進行規劃。這種自我規劃,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雕琢。
可是,長時間以來,當有些人提到“自我”時,就眉頭緊鎖,覺得自我就是自私。他們認為人們隻可以對自己做的每件事的勞動成果進行大致的規劃,眼前有一個大概的藍圖,卻不能預測或設計自己的人生。
其實自我不是自私,自我也不等於個人主義,擁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是人的特點。在人生的道路上,就是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自我意識覺醒之後才能實現自我,要經過自我意識—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實現這樣的一個過程。如果把規劃自己看做立誌,那麼自我管理就是工作,而自我管理的過程和終點就是自我實現。
假如人沒有目的,沒有自我實現的欲望,那麼他就稱不上完整意義上的人。當人有了“自我”時,便會有自己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主體與環境的區別;有了自我,才能起到對大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影響,才會產生對人類有意識性和目的性影響的社會性行為,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把自己奉獻於社會。
雖然在取得偉大成就的人當中,存在三種類型,即有著自己給自己定目標方向的“自定向”,別人給自己確定目標方向的“他定向”和沒有一定目標方向的“無定向”,但認真分析起來,無論是“他定向”,還是“無定向”,隻要個人肯努力,都能為社會作出貢獻。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才華有一個過程,有些人在年輕時就認識到自己的才能,也有些人是在長時間實踐以後,才認識自己的才能的,還有一些人認識自己的才能是由於他人的發現,但“我做事的目的是什麼”“我將如何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一種主觀意識。
成功箴言
人畢竟是自己未來的設計師,是否成功全在自己。社會和他人就是根據一個人平生作為,對他的“自我”作出認定和評價。人是自己的雕塑家,從根上除去人的自我意識,就是消滅人本身;否認人有自我設計的權利,就是否認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