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起走進夢的世界
2010年9月1日,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登陸中國,雖然影片錯過了暑期檔,它的熱度卻絲毫不受影響。在並未大力宣傳的情況下,《盜夢空間》在短短幾天之內便已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中心話題。人們在感歎導演的奇思妙想,並試圖用微積分、計算機編程、魔比斯環、經典幾何等各種方法對其情節進行解讀之餘,對夢的世界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使這個伴隨我們一生卻往往被我們忽視的神秘領域成為焦點。
事實上,中國人對夢的深入研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便開始了。當時,人們生活富裕,平日樂於談夢,唐詩中許多篇目也都體現了這一點。在《陪杜侍禦遊湘西兩寺獨宿》中,韓愈寫下“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表明他對噩夢的看法;杜甫也曾寫下《夢李白》二首,以“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充分表達對李白的思念;而將夢與詩最完美結合的當屬李商隱了,他不僅寫夢,還用夢的意象手法來寫詩,如《錦瑟》中雲:“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就被視為詩中之謎,有夢的特征。此外,當時的人們不僅愛談夢,還喜歡研究夢。不過,唐人更多的是把夢當做一種預兆,傾向談論夢的預言性。據有關專家考證,在民間流傳甚廣的《周公解夢》正是唐朝產生的。
不僅中國人如此,其他一些古代文明也都很早就有關於夢的研究記載。同樣的,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把夢當做一種預兆。古埃及人認為,夢有預言未來的作用,他們從雲的形狀、貓的眼睛、羊器官上的血管圖案等東西上尋找夢對未來的預言。在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人們認為夢是天神的啟示。荷馬在他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就描寫了很多預言性的夢。隨著後來西方現代科學的發展,各學科都發生了全方位的思想革命,心理學研究也進入科學發展的快車道,而夢的科學研究也隨之展開。
1900年,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根據自己的臨床研究和嚴密論證,得出“夢是欲望的滿足”的觀點,他把這種理論觀點整理成書,於是有了《夢的解析》。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著作,這本書標誌著夢的研究從此擺脫單純的臆想與猜測,開始了真正科學意義上的研究。之後,榮格、阿德勒、弗洛姆、佩裏斯、霍妮等一大批心理學家都對夢進行了係統研究,提出了各種精彩紛呈的理論,大大地豐富了夢的知識,加深了我們對夢的理解。夢的神秘麵紗慢慢褪去,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個全新的夢的五彩世界。
從前人的研究成果裏,我們知道了夢的形成與潛意識有關,它反映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求;知道了有些夢與集體潛意識有關,它是我們的先祖留給我們的思想印記;知道了夢裏的各種事物都有其象征意義,且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其意義存在差異;知道了通過夢裏的種種細節,我們可以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知道了通過夢可以促進內心的成長,從而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
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夢是變幻莫測的,心理學也是一門神秘的科學。基於心理學理論對夢的知識所作的講解,理解起來是有些困難,因此,普通讀者朋友對近代心理學有關夢的研究成果,依然是陌生的,他們願意了解夢卻與夢保持著距離,他們渴望走進夢的世界,卻不得其門而入。
本書並不是關於夢的心理學教材,也不是夢的專項理論研究,隻是在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日常生活常見問題來講述夢的相關知識,幫助廣大讀者朋友們正確地理解夢的實質,科學地解析夢的含義,快樂地利用夢的資源。無論你是否接受過係統正規的心理學教育,都能夠讀懂這本書,理解夢的含義,走進夢的世界。
讀者朋友們,如果你關於夢想到的第一個詞是“算卦”,或者你僅僅想知道諸如“夢到了狗是什麼意思”之類,很顯然你對夢的了解與唐朝人一樣,你需要趕緊更新一下你的知識;如果你困惑於自己每天做的各種或有趣或可怕的夢,被自己的夢攪得白天無精打采、晚上盜汗連連,甚至開始感歎現實不如夢裏的世界精彩,那麼你需要學著掌控自己的夢別讓它影響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知道夢是有意義的,如果你知道正確認識它對你的心理成長有幫助,如果你對夢有濃厚的興趣但又不夠了解,閱讀本書將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本書將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帶著你和解夢大師一起揭開夢的神秘麵紗,認識夢、了解夢、解釋夢、利用夢,在夢的空間裏自在徜徉,快樂飛翔。
本書所參考理論基礎與選用的生動案例來自眾多研究夢的先驅、大師許多不願透露身份的人們,對於他們的貢獻,我們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願本書能夠帶著你走進夢的世界,一個五彩斑斕、真實而迷幻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