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語言與認知譯叢”總序(1 / 1)

人類的心智(mind)和行為也許是宇宙間最頂端、最複雜也是最奇異的現象了,但人類隻有通過自身的心智和行為才能認識和理解自己。無怪乎美國著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達瑪西奧(A.Damasio)在研究意識時發出這樣的感歎:“還有什麼比知道如何知道更困難的事情呢?正因為我們有意識,才使我們能夠,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對意識提出疑問,還有什麼比認識到這一點更讓人驚異和迷亂的呢?”“知道如何知道”——這正是認知科學的根本任務,而且也是促使其從哲學認識論中萌芽並最終在當代的哲學-科學研究中枝繁葉茂的根本動力。

認知研究已成為當前世界大國國家科技戰略特別關注的領域之一。一個日益普遍的看法是:對心智的科學認識將在人類認識自身、科學技術、醫學發展、經濟增長、社會安全、人類幸福和生活品質的提高等人類和國家利益方麵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世界眾多一流大學或相應機構都在這個領域進行著你追我趕的研究,力圖率先取得原創性的成果;加強和促進認知科學的發展同樣符合我國的國家科技戰略目標。《國家中長期(2006-2020年)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腦科學和認知科學”列為8個基礎前沿研究領域之一,而且加快了對認知科學的資助和研究機構的規劃部署。自“985工程”一期和二期實施以來,相繼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認知研究為重點的研究機構。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CSLC)就是“985工程”二期麵向認知研究的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兼容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之一。

認知科學有“一個長的過去,但隻有一個相對短的曆史”。也許正因為其曆史短暫,其發展態勢就顯得尤為迅捷。自20世紀50年代“認知革命”發生以來,認知科學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圖中列出的一些重要的學術事件清楚地展示了這一點。麵對這種情勢,CSLC自項目啟動伊始就懷有強烈的緊迫感。然而另一方麵,當前認知科學的研究局麵斑駁陸離,這是曆史上任何一個學科在其發展中都不曾有過的。至今認知科學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的學科邊界,還處在統一範式形成的前夜:研究的基本觀念、維度、問題域和方法都複雜多樣。為了在這個駁雜的局麵中明確定位,形成特色,我們認為必須對當前認知研究的格局和趨勢有一個較為全麵的認識,從而根據自己的優勢,在權衡慎思後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開展深度研究,為推動認知科學在我國的發展盡自己的職責。基於這個考量,CSLC決定選譯一些認知研究著作,作為係列叢書連續出版。對選譯的著作,CSLC的設想非常簡明:(1)根據CSLC文理兼容、偏向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特色,選譯著作應有很強的思想性;(2)這些著作的思想觀念不求經典,但卻是開拓新研究方向,融合新研究方法的創始之作。此動議萌生之時,CSLC就開始著手選題和組織翻譯,曆時兩年餘,“語言與認知譯叢”首批作品開始陸續奉獻於讀者麵前。譯事辛苦,盡管各書譯者都勤勤懇懇,幾易其稿,但不足乃至錯訛之處可能仍難避免,誠懇期望學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在此成書之際,CSLC尤其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真情投入和熱情支持。

CSLC“語言與認知譯叢”主編

黃華新、盛曉明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