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如果不是因為要“伺候”一批公司的貴客把我的座駕調走了的話,我是不會去坐公交車的。畢竟多年以來我坐公交的次數屈指可數,每年不會超過5次。
我不記得上一次坐537路公交是何時。但我對大學時期537帶給我的故事印象頗為深刻。
十多年前,我在漢江大學攻讀經濟學。537是連接學校與市中心區的主要通道。每逢周末,在校門口排隊等候537的同學們都會站成若幹條長龍。
車廂裏自然會擠得爆滿。後來國內長途客車都嚴格執行了定員載客,但市內公交車好像根本沒這一說,至今仍常常看到擠得滿滿當當的537在這個城市裏威武的晃悠。
剛上537時會很難受,要使出很大的力氣才能擠上去。上車後顧客一般會習慣性的待在車門附近,這讓本來就擁擠的車廂裏更加不平衡---門口的密度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於是剛上車的人就感到更加擁擠不堪了,身體素質差的老弱病殘最好等下一趟。行過幾站後,公交車是開開停停的,像一把大篩子,前後搖擺著讓乘客們不由自主的挪動來調節空間的疏密。有時候,我感覺司機的手上似乎有一把巨大的鍋鏟,前後晃蕩幾下,就像在鐵鍋裏翻炒菜品一樣,車廂裏的疏密程度就被他弄得均衡了。到後來雖然也擠,但好歹還是能待下去的,雖然你不能自由移動,但隻要你不去擠他人的話,還可以勉強撐下去。
毫不誇張的說,537的司機們是這個城市的一個傳奇。他們彪悍得讓這個城市裏開其他款型汽車的司機們側目,也讓包括我在內的乘客們提心吊膽。我一直天真的認為開客車應該比開貨車更謹慎小心,但我顯然是錯了。在537司機的眼中,顧客就是一堆貨品,要快快的運到目的地,然後才好去拉更多的。每天運送貨品的數量多了,司機們拿的錢就多了。
537快到了何種程度呢?這麼說吧,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見537超趕出租車,請不要吃驚,那太正常不過了。我寢室的夥伴們說,537超小車不算稀奇,537超537才叫精彩。
537的司機不怕路窄,也不怕道路坑坑窪窪,超寶馬趕奔馳,生死極速都是平常事。後車與前車之間的間隔極短,好在537的刹車性能都不錯,關鍵時刻大多能刹得住。有次我坐537時,突然遇到個急刹車,我條件反射的雙手死拉著扶杆,雙腳不由自主的離地而起,我回頭一看,媽呀,地上竟趴著一堆人呢,頓時暈倒!
關於537的生死極速故事很多,我就不嘮叨了,說一句我校當時十分流行的話---坐過537,不坐F1---就知道537飆車牛逼到啥境界了。
在漢江大學念完本科後,我離開了這座城市,到上海去讀研,後來又在那裏工作,直到兩年前才重新回來。
這個城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這個十年這個國家的許多城市一樣。
巨大的城市建築物鱗次櫛比,寬闊的大道,飛馳的高鐵、地鐵、輕軌。。。。。。在不知不覺中闖進了我們的生活。
這次我坐537沒原先那麼擠了,一是太多的交通工具對537有分流,二是我上車的時間不是高峰期。
現在是下午2點,我要到市一醫院去拿上周的體檢結果。
這台車是加長的,有三個門。我從前門上車後,在司機的注視下,用手機在自動售票機的感應區刷了一下,“叮”的一聲,移動支付成功了。我從前往後走過了中門,找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
車過兩站後,我有生以來見到的最奇異的乘客出現了。
嚴格來說,我不知道這該算一位乘客還是兩位,反正就是,很多的常識和常用詞語在這時似乎都不好用了。
我看見兩個帥氣的小夥子走上車來。前麵一位穿西服的直接走過了自動售票機,看來是後一位買單。隻見後麵穿夾克衫的小夥抬手在感應區晃了一下,“叮”的一聲,小夥子準備離開。
這時候,司機顯然發現了異樣,抬頭看了一下後麵穿夾克衫的小夥,然後轉向前麵穿西服的小夥說:“哎,他也要買。”
穿西服的小夥向他後麵的夾克衫揮了一下手,夾克衫立刻伸手在感應區又晃了一下,發出一聲“叮”之後,兩人向537的後部走來。
車廂裏明顯有輕微的騷動,我機警地觀察了一下,發現了騷動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