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改革篇(一)(1 / 3)

第一節論北京市住房資金運行體製改革

一、現行體製下住宅資金運行的特點

資金運動是價值範疇,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現實的住宅資金運動既是一係列連貫複雜的資金收支運動,又是參與住宅經濟活動的各有關方麵各種經濟利益關係的反映。現行體製下的住宅資金運行具有以下特點:

1.工資中的住宅消費基金含量不足我國還是低工資的國家,在國民收入的分配環節,國企(財政和企業,下同)對職工工資中所應包含的住宅工資做了部分扣除,直接轉化為由國家掌握的城鎮居民住宅基金。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工資中的含住因素,1955年為4.66%,1955年-1956年平均為3.41%,近幾年是3-4%,低於經濟發展水平與我國相當的發展中國家,也低於多年以來我們所設想的6-10%、平均8%的水平。房租支出也隻占職工工資1-2%。

2.國家對住宅工資實行統一扣除以前,在統收統支的體製下,被扣除的住宅工資,幾乎全部通過財政渠道集中起來,然後進行再分配;改革以後,扣除的住宅工資,則在財政和企業之間進行分配,一部分通過上繳利稅歸財政支配,形成財政住宅基金;另一部分通過企業留成,形成企業住宅基金。

3.國家集中的住房基金在投資分配上機會不均等

國家扣除的住宅工資,是全體勞動者的公共積累,但在住宅投資的分配上卻相對集中於某些部門和單位。財政住宅基金主要投向大的行政事業單位和某些新建國營企業;企業則由於各自的經濟效益和所處的市場條件不同,各個企業所擁有的住宅基金數量相差懸殊。投資結構的傾斜,使有的部門、單位得到的投資多,有的則很少得到或者根本得不到。

4.住宅方麵國家收不抵支

由於各有關部門、單位經濟關係不順,資金渠道不通,住房投資按照“綜合造價”進行核算,使住房建設費用高昂;在住宅建成後,實行無償分配,在消費過程中隻收取低微租金,國家又要以住房補貼的形式不斷追加投資,才能保持住房的正常消費。財政和企業對住宅的投入,甚至遠遠大於對居民的扣除。

5.住宅資金運行中存在四個方麵的再分配

在一個周期的循環流程中,住宅資金運行到終點之前,通過以下四個途徑發生再分配:①稅收。按規定用預算外資金進行的住房投資,要按規定稅率繳納建築稅返回財政;②“綜合造價”。其中的市政工程投資、配套設施投資和若幹稅費,轉移到城市建設方麵,形成公共消費。③住房實物分配。不僅把原來扣除的住宅工資返還給住房的居民,而且還連同國家額外添加的住房投資也分配給他們;④住房補貼。以國家暗貼的方式代替居民負擔了大部分房租支出。③、④兩項實際上是發給得到低租金住宅的職工在貨幣工資之外的實物工資。

6住宅資金不能形成憲整的、獨立的資金運動住宅資金混同於國民經濟運行的資金整體中,而且把住宅消費排除在個人消費支出之外,以致資金流量枯竭,必須不時從其它經濟領域吸收資金來維持其運行。因此,住宅資金本身不能形成完整的、獨立的資金運動,在許多場合隻能以實物形態參與國民經濟的整體資金循環,借助其他部門資金實現新的貨幣積累,勉強維持其運行。

二、現行體製下住宅資金運行模式的弊病

1.造成住宅資金運行的惡性循環

現行住宅體製是一種產品經濟模式,在住宅的分配和消費環節以實物分配取代貨幣交換,住宅消費者與住宅投資者被人為地割裂,國家成為住宅投資的主體並承擔住宅消費的絕大部分開支。財政和企業每年進行大量的住宅投資,住宅建成後實行無償分配,全部投資就已核銷,成為一種耗資巨大的純消耗型的資金投入;在住房消費環節也不實行等價交換,房管部門嚴重地收不抵支,國家又必須投入大量住房補貼。由此形成國家既要投資又要補貼的兩副重擔,資金的投入絲毫不能增值,而且不能完全收回,資金得不到有效的使用,投入多少就消耗多少,陷入資金運行的惡性循環。直接影響現有住宅存量資嫄的合理運用,也越來越嚴重地製約住戶增量的發展。

2.結構失衡,苦樂不均

住宅建設投資分配結構決定各企、事業單位可供內部分配的住宅數量,各企、事業單位職工住房的多寡取決於各自取得投資的多寡,取得投資多的就能多建房多分房,皮之就少分房或無房可分。現行體製造成住宅建設投資分配結構極不合理,據1986-1988年統計,投資結構明顯向兩個方麵傾斜:一是向非物質生產部門傾斜,這一類部門住宅投資額占全市的64.7%,每個職工年均投資額達到1052元,約為生產部門的3.7倍;二是向中央單位傾斜,中央單位住宅投資占全市的54.8%,平均投資額達到1086元,約為地方單位的32倍。而地方部門之間投資分配也不均勻,黨政機關平均住宅投資達到1000元,約為物質生產部門的4.3倍。再從社會上各行各業看,體育部門平均住宅投資額最高,達6148元,最低的是地質勘探業,平均隻有94元,相差64倍。另外,作為生產部門的企業,由於主客觀條件千差萬別,各自籌集住宅投資的能力是不平衡的。1985-1988年間,全市34個工業行業平均住宅投資隻有225元,而且在此平均線下的行業就有21個,占行業總數的61.76%和職工總人數的67.5%。其中平均住宅投資最多的是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平均7543元,最少的是家具製造業和造紙業,平均隻有26元,差距大到29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