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看,戀愛是雙方自願的事,與他人無關,哥有情妹有意,自古以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誰愛上誰,誰和誰好,那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隻要自己滿意,其它的一切都無所謂,別人的意見也隻能是做個參考,但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尤其是女性在麵對愛情的問題上,往往更注意於別人的評價,找了一個對象,如果別人都誇好,她聽了也會高興得不得了,並且看著也會越看越順眼,感覺這個人是真正的完美,慶幸自己找了一個好對象。如果,別人的評價不好,說這個人哪有毛病,哪有缺點,她也會特別在意,並注意留心,看了也覺得真的有毛病。其實呢,什麼也沒有,那隻是她自己的一種心理產生的錯覺,再看別的吧!雖然別人沒有說出來,但卻看著這個人怎麼不像以前那麼順眼了,怎麼看怎麼別扭,渾身上下沒有一處可取的地方,全是缺點了。這時候,就不禁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了,埋怨起自己怎麼會是這種眼光呢?
這種心理就是所謂的從眾心理。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外部的評價大大地影響著內部的評價,到最後可能會使兩者達成一致,從而使個人的戀愛變成了眾人的戀愛。
產生從眾心理的主要原因有:
1.對自己的不信任,對自己的愛情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能說我認準了他,就不會錯,就因為沒有把握,所以才會覺得別人說的有道理。這樣的人大多數是沒有主見的人。
2.為了保險起見,覺得大家都是為了自己好,聽聽別人的意見也沒有什麼大事,多聽一些可以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幸福的機會更大一些,都說是旁觀者清,當事者迷,很可能自己看不清的東西,別人能看清楚,自己看不到的東西,別人能看得到。
因此,不管是什麼樣的原因,女性在戀愛中追求愛情總是帶有一定的肓目性,對待愛情的態度也不是從實際出發,不經過認真分析考慮,而隻看到外界的評價標準如何,然而,事實上,外部的評價代表了慣例和世俗的偏見,如果一個女人過於注重這些外界的評價,也就難怪他們在愛情中陷入因境了。
羞澀心理
戀愛中的人,也許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雖然很想與對方有較親近的接觸,但卻又不敢主動行動,並且也總是避免談到雙方都比較敏感的話題,諸如性等等,也很想說一說與彼此雙方都有關的事情,如,現在的戀愛,有及今後的婚煙生活等等。但大多數的時候,都覺得不好意思,覺得很難說出口,都顯得有些拘謹,不自然,最明顯的表現則是臉紅,說話語無論次,支支唔唔,或是手腳不知該怎麼放……這些都是因為在戀愛中有羞澀心理所產生的現象。
愛情的羞澀心理,指的是男女在談情說愛過程中,極力掩飾兩性接觸和親昵溫存的一種心理活動。它往往表現為既想與對方接觸交往,又不敢主動采取行動;在談論兩人的戀愛關係時,表現得十分拘謹,很不自然;即使是和和所愛的人單獨在一起,即使是在隱秘的環境裏,也盡可能避免談到有關肉欲和色情的事情。害羞,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在人們情緒上的反應,不一應隻表現在談情說愛上,如平日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表揚、誇獎,心裏高興,在臉上往往有羞澀的表情,這是很正常的。但無可否認,在男女戀愛過程中,羞澀則表現更為經常,它是“心靈的一種特殊反應”,是一種“道德和審美的反射”,是“人高於動物的特定形式”,它包含了極其豐富的社會性內容。
在戀愛中有這種羞澀的心理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很好的理象,雖然這種現象是很短暫的,它會隨著交往的逐漸加深而消失,但卻是一個人道德情操的表現,講得明白一點,也就是說這個人有修養,有道德。有這種羞澀心理的戀愛,比起那些在戀愛中有急躁、狂妄的情緒,有放縱親昵動作和輕佻不文明行為的戀愛要純潔得多,真實得多。
羞澀這種心理現象的產生和消失,都比較迅速,停留的時間較為短暫。產生的原因,往往來某種特別的(如與陌生人會見、男女之間約會等)外部刺激,而重要的原因,則是由於人們自身對於這些外部刺激的出現缺乏心理準備,沒有應付的經驗,或者過份緊張等,因而,一旦某種外部刺激發生時,就會使人失去常態,感到局促不安,困窘不已,很不好意思,臉龐上也就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紅暈,並且不自覺地用手、衣物或其他東西掩蓋身體的某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