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病症治療(2)(1 / 3)

1.環境因素 在兒童活動範圍內,盡量不要擺放外觀獨特、顏色鮮豔較容易引起兒童注意的物品,一旦兒童誤食常可導致身體損傷或中毒,如小刀片、化學物品、藥物等。不要購買一些食物化的玩具或玩具化的食物,這樣容易誤導兒童,使其混淆認知,不知道哪種才是玩具,哪種才是食物,最終導致不管是食物還是玩具,拿來便吃,使其病情惡化,加大治療難度。另外,切勿購買一些小的玩具,兒童在玩這些玩具時難免不會去咬這些東西,一旦玩具被吞食,可導致嚴重的後果。

2.培養正確的認知能力 要改變兒童的錯誤行為,首先要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想法並積極改正它。患兒在稍大一些時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範圍也就增大,所以想單純控製其環境變得困難,甚至不太可行。此時可以教導患兒,讓他明白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食用。隻有讓患兒對異食症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主動積極地改正錯誤行為,配合治療。

3.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當患兒取得一定的進步時可給他物質上的獎勵,如給他購買一些平時喜歡的食物;也可以給他精神上的鼓舞,對他進行表揚等,給他戰勝自己心理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在患兒暫時無明顯進步時應當正確引導,而不是責備,否則會令患兒失去信心,甚至拒絕治療。

如何診斷和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症

兒童精神分裂症具體表現如下。

1.情感方麵 情感冷漠,表情呆板,與家人無特殊的親近感,對周圍事物不理不睬,喪失好奇心,有時會出現緊張、害怕情緒。

2.行為方麵 年齡較小的患兒因語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行為表現便成為主要症狀,常刻板的重複某一單調動作,行為古怪,而有的時候則表現為異常興奮和衝動。也可能表現為孤僻,不愛答理人,不喜歡與同伴玩耍。

3.語言和意識 多自言自語,常單調性地重複言語,或很少說話,甚至沉默寡言。患兒常會有幻想,或某些間斷淩亂的幻想片段。

4.幻聽及幻視 年幼患兒以幻視最為多見,多會感覺到妖魔鬼怪或某些恐怖的動物和人物出現在麵前,有些患兒則會看到一些神奇的人或事。總之,就是在眼前呈現出原本不存在的東西。

幻聽多為片段性的,很少出現如成人那樣複雜的、爭論性的言論。

如有些患兒會感覺聽到小動物對自己說話而表現出異常行為。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複雜多樣。

1.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者發生率較高。父母中有一方或雙方都有精神分裂症的,其子女發病率高於正常人群。

2.內分泌因素 研究表明,患有甲狀腺、性腺、腎上腺皮質和垂體功能障礙的兒童,其發病率高於其他人。且本病多發於青春期前後性成熟期,說明內分泌失調可導致本病的發作。

3.性格因素 患兒發病前性格孤僻、害羞、敏感,喜歡幻想、思維能力較差,膽小,主動性差、依賴性強等,這也能成為患兒的致病因素。

4.環境、家庭因素 社會環境不良,家庭不和睦,父母缺乏對子女的關心和愛護常導致兒童患精神分裂症。假若在少年時期遭受到重大精神或心理刺激,或是與精神分裂症親屬長時間接觸,同樣也容易引發兒童精神分裂症。

5.疾病因素 母親孕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孕期及圍生期有並發症者,其嬰兒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高於正常群體。

精神分裂症應根據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1.在兒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較明顯,應以藥物治療為主,盡快控製症狀,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2.在精神症狀進入緩解階段,多注意休息。可根據其愛好選擇適當的音樂放鬆心情,同時要注意飲食。要鼓勵患兒參加集體活動,以鞏固療效。

3.當精神分裂症進入慢性階段時,要加強患兒與他人的聯係,有組織的勞動、學習及娛樂活動可令患兒的病症減輕。

兒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具有進行性發展的疾病,防治不當可引發各種惡性後果,所以應當注意早治療。

如何糾正溺愛綜合征

溺愛綜合征是由教養方式不當引發的一種患兒高度自我中心的特殊心理病症。患兒在得該病後,往往表現出過度任性`固執,不能與正常人相處,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哪怕有一點點不順心,就鬧情緒,大吵大鬧,直至其無理要求被滿足為止,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畸形和身心障礙。

目前,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是少子女家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將子女視為掌中寶,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把他們供為“小皇帝”、“小公主”,不管什麼事都幫他們處理,也不讓他們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無論“小皇帝”、“小公主”有什麼無理要求都千方百計滿足。這種過分溺愛、過度保護型的教養方式直接導致溺愛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