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為什麼上了高中,就很想找個男朋友(女朋友)?可是感情卻無法在一個人身上落定,總是在改換?
解惑
高中階段自我意識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常常會變得更為強烈,可以說是到了真正開始覺醒的時期,尤其是對於異性的意識。如果說初中階段大多數人還是處於朦朧期的話,那麼到了高中階段後,許多人會在這個階段過渡到明朗期,並開始進入性的成熟期。這個時期我們非常想知道男女之別,開始確信自己在生理上產生性的萌動並非純粹來自於自身,而是與異性有著某種關聯。進而,在社會生活的啟發下,特別是在家庭生活的啟發下,一些同學的心理會發生強烈的變化,開始滋生愛情心理,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異性與愛情對象聯係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人上了高中後就很想找個男朋友(女朋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種心理,不必為此而苦惱。
至於“感情無法在一個人身上落定,總是在改換”的問題,這是處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普遍麵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是人在這個階段對異性的認識會發生變化,對異性的感情也會隨著發生變化。常常是遠距離看異性覺得很美,甚至是完美的;一旦走近了看,就會發現異性身上存在的諸多缺點,覺得並不那麼美。當然,這裏所說的“距離”,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具體的異性的認識程度,而不是形容一個人與這個異性的空間距離。二是每個具體的異性,其本身也在發生變化,其性格、氣質正處在塑造期而非定型期,難免讓人產生捉摸不定的感覺,自然也就不易讓別人對其落定某種感情。
困惑
我認為戀愛很重要,有時很希望與自己喜歡的人戀愛,可又很害怕失戀了無法調節過來。
解惑
你的認識沒錯,對人生而言,戀愛的確很重要。因為戀愛心理的產生,是人的天性所致,一般會伴隨著人青春期的到來而萌發。可以說,一個健全的人,必然是一個有著健康戀愛心理的人。隻不過,這種心理有的人生成得早,有的人生成得遲而已。如果一個人缺失了這一心理環節,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也一定是不幸的。
你希望與自己喜歡的人戀愛,這是正常的心理活動,因為“喜歡”就是“愛”的一種感情形式,隻不過這種感情通常是淺顯的,而非深刻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正因為這樣,一些人僅僅出於“喜歡”而對異性朋友產生的戀情,往往會隨著對這個異性朋友的認識而發生改變(或變濃,或變淡,通常會淡化到戀情消退)。
真正意義上的戀愛,並不僅僅是自己一方的感情能決定的,而是由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共同決定的,否則就成了“單相思”;而單相思不是戀愛,而是一個人對異性思慕的情緒而已。因此,人們把異性之間“確定是否互相愛戀”的過程稱為“談戀愛”。這個“談”字很形象地說明了“戀愛”是需要雙方認真考慮並認可之後才能共同決定的感情,而且這種感情必須經過“談”才能搞清是否真實、是否可靠、是否合適、是否美滿等等。既然必須“談”,那麼最終必然會出現“談得成”與“談不成”這兩種結果之一,而“失戀”自然是“談不成”這一結果的衍生情緒。如果雙方經過“談”,都覺得對彼此的感情不真實、不可靠、不合適、不美滿的話,往往會平靜地分手;若雙方的感覺有差異甚至差異較大的話,那麼感覺好的一方常常會出現“失戀”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消極的,會給失戀的人帶來失落、苦悶、痛苦、孤獨等等不良感覺。
因此,你即使真的喜歡一個異性同學,在決定是否與其“談戀愛”的時候,也一定要慎重考慮,切不可草率行事。因為一旦談不好(從我的觀察來說,中學生“談戀愛”,十之八九都是這種結果),肯定會給你造成感情上的一些困擾,甚至會使得本來溫馨的同學情誼變得尷尬,不但保持不住戀愛關係,恐怕連朋友也不好做下去。正如大家顧慮的那樣,一個失戀的人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必然會有一番思想激蕩,必然要有一個調理的過程,必然要分散精力,必然要花費時間,而這個過程和這些消耗,會影響到失戀者的學習(從我的觀察來說,有過失戀經曆的同學,大多都出現過焦慮、消沉、煩悶等不良心理狀態,在較長時間內甚至在其後來的高中階段,學習的熱情會有所下降,乃至放棄了努力)。
困惑
看著有的同學在找對象,我自己也想找,可是環境不允許,隻能憋在心裏,為此心情變得煩躁,我不知道該怎樣調整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