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古佛凶兆(1 / 2)

彤雲四合,溯風怒吼!

景陽城自東十幾裏處,有一座巍峨的大山古澤,遠遠靜望,整座山腰兩側凹兀出兩處筆削的孤峰,懸崖之上一株株蒼鬆翠柏宛如拔地倚天,傲然屹立。但有心者趨近一看,滿山滴翠,蓊鬱蔭翳,卻有一種圓融寬和之感。

俗語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所謂仙人,亙古以來對人們來說都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隻要是人終有死去的一刻,唯有靈魂的飛升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永恒不滅。

這座名為“蒼梧”的大山,在鄉人們的心中無異於神秘天國,就算放眼整個南州冥域亦是無人不曉。

今日的天氣不怎麼好,甚至稱得上很糟糕。烏雲壓頂而不散,轟隆隆的悶雷聲回蕩天際,陰沉的烏雲仿佛隨時都會塌下,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蒼梧山山頂,一層杏黃色的雕牆內儼然聳立著大大小小數十間造型古樸的廟宇屋舍,每座廟宇屋舍之間相隔甚遠,形如菰苗,奇怪的是看過去反有股連成一片的幻象。

這些廟宇的中央儼然簇擁著一座金鑾色的宮殿狀古廟,廟頂鍍上了一層琉璃色的青瓦,屋脊上雕紋了七朵七彩祥雲,寓意祥和,寺廟屋脊正中間有一根細長的金色圓柱直插而上,似通雲霄。

古廟正門上方牌匾上寫著四個燙金大字——“懸空寶刹”,筆意古拙,圓渾蒼勁,卻鋒芒內斂,有直走龍蛇,龍歸大海之勢。

庭院深沉,濃蔭如蓋,“吱……當……當”,蟬聲搖曳,鍾聲悠揚回蕩在整個山林,夾雜著陣陣誦經之聲此起彼伏。

寶殿內,香火繚繞,來往的人們正絡繹不絕地進進出出,或行佛號香,或許心還願。大殿左右兩邊分坐著兩排年紀不大的小僧,正盤膝而坐,兩手合十,垂眉閉目,口中念念有詞。

順著跪拜之人虔誠的目光,一座巨大佛像單掌豎起,麵相端莊,慈悲肅穆,頭頂盤卷七七四十九撮烏黑卷發,頭頂再往上數尺便是大殿的屋頂,可見佛像之高。大佛靜靜佇立在大殿中央,隻是這佛像原本全身鍍上了一層金粉,此刻卻是已經剝落地十之七八,看起來有些破舊簡陋。

朝此廟來往人群來看,香油自是鼎盛,按常理來說,佛像金身越是光耀,香客們便越是殷勤,如今看來,倒也不全是。

佛像下端,站立著一位須眉半白,身披黃裟的老和尚,老和尚身旁擺放著一個黑色木箱,木箱之上寫著大三鬥大的字“功德箱”,木箱是封閉的,隻有朝上的一麵有個拳頭大的洞口,每每有人在經過這個功德箱往裏添完香油錢後,老僧都會麵懷感激地鞠身喧聲佛號,看起來倒也誠心正意,隻是這老僧生相油滑,如此行徑,若不是身上這身如假包換的黃袍袈裟,香客定會以為是騙錢的神棍或是偷竊鼠輩。

這老僧一麵如此一麵時不時看顧下方小僧背誦經文,手中佛珠不徐不慢地撚轉著。

時間緩緩流淌,興許是天氣悶熱的緣故,庭院裏的蚊蟲漸漸多了起來,以至於寶殿之中到處都是蚊子哼叫的嚶嚀聲,“嗡嗡嗡……”,這些蚊子倒也聰明,不惹那些香客,專挑誦經的小和尚下手,不多會,大部分誦經的小和尚均被叮的體無完膚。

“啪!”

終於,誦經之中一名年紀幼小,稚氣未脫的小和尚實在忍受不住這等折磨,一巴掌結結實實地拍在自己臉上,攤開手掌,血跡斑斑中,一隻肥蚊子死得不能不能再死的躺在那。

小和尚見此,頓時大驚,大為後悔地又扇了自己一巴掌,顯然這一巴掌不是衝蚊子去的,扇完之後,未等有何動作,在一旁監督誦經的老僧已然走了過來,從小和尚掌心中摳下那隻死去的蚊子,麵無表情地取出一個木缽盂,放入其中,口中微動,一副替它超度的樣子。

其餘眾僧見此,誦經戛然而止,接著不自覺提高了些聲音,紛紛念起超度的經文,而那一掌拍死蚊子的小和尚則是一臉羞愧地低下頭,小臉脹的通紅,也跟著小聲念起超度經起來。

也不知過了過久,人們頭頂上的愁雲還是聚而不散,滾滾的悶雷之聲,像是海浪撞擊在人們的胸口,在這樣的躁動的天氣裏,人們的心情自然也會禁不住的焦躁不安。

來往的香客開始漸漸稀疏起來,念經的和尚呼吸聲也變得急促了許多,就連老和尚撚轉的佛珠也是愈來愈快,愈來愈急,臉上表情顯得有些痛苦扭曲。

“嗒……嗒嗒……嗒”,終於隨著斷弦之聲,老僧手中的木珠悉數散落在地,在地上蹦跳幾下後,便靜靜躺在地麵,與此同時,老和尚雙眼緊閉,肉球在眼皮裏肆意不安的蠕動,仿佛預示著什麼大事即將發生。

“啊!”也不知是誰失聲大叫,所有和尚紛紛睜開雙眼,停止誦經,隻見方才那名小和尚正雙眼睜地老大,手指著佛像臉部,滿臉驚懼地看著,嘴唇抽搐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