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寫於十三年前,當時你離開楊光村剛好五年,我幸福而又痛苦在等待,等待你的消息,等待你的出現,我堅信,自己的堅守,幸福的那一刻總會出現。
誰曾想,這一等,竟等了十八年,別說人,竟連一封書信都沒有。
這十八年來,前五年我一直在楊光村,為你堅守,沒離開過村裏半步。在那五年裏,我每天的旁晚都會在南牆那裏等待、守望,不管春夏,還是秋冬,嚴寒,還是酷暑。因為我知道,如果你回來了,第一時間會是去那裏。可是,等你五年,你沒出現。
如今,我已皈依佛門。身為佛的弟子,本就該去除雜念,放棄塵緣,專心侍奉佛主,了此一生。
可是,這個時候,你卻出現了,為什麼?你為什麼不能在五年前,八年前,十年前出現,偏偏在這個時候。這,難道真的是天意,造化弄人?
對你,已經很難說是愛是恨。愛嗎?為什麼此時此刻,作為出家人的我會產生怨結;恨嗎?同樣,作為出家人,此時此刻卻還是如此的癡迷?
昏暗的油燈下,靜心師太輕撫著那本厚厚的筆記本,翻開泛黃的紙張,看著上麵整潔漂亮的文字,她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你知道嗎,這本筆記本我一直帶著,我視它如命,那是因為是你送的,裏麵寫著我們曾經美好的時光,我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南牆夢境》,你是否又記得,這是你為本子起的名字。可是,這個冊子的後麵沒有了男主人公,故事也就像眼前這個油燈一樣,黯淡無光了。
沒了彩虹,天空還會美麗嗎。
合上《南牆夢境》,冊子封麵竟濕了一小片。
哭了,靜心師太竟然留下了眼淚,她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少年沒有掉眼淚了,今晚竟然哭了。這是怎麼了,自己是出家人啊,入佛門那麼久,竟還破不了癡戒嗎。
人生也無常,歲月也無常,昨日種種因,證得今日種種果,菩提樹下現如來,蓮花座前無輪回。唉。。。。。。
人非聖賢,亦非草木,孰能無情?楊若馨雖然已遁入空門,可是內心深處卻還沒能完全解脫,“情”字終究難以勘破。出家,對她來說,也許隻是在逃避。
周迪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楊若馨居然肯相見了。
靜月庵,這是第五次來造訪,平均二十來天一次。周迪心裏也一直很糾結,這麼多年了,是自己對不起人家,現在的她,想過著陪伴青燈古佛的生活,本不應該再來打擾她的清淨。有一句俗得不可再俗的話是這麼說,愛一個人,就要成全她(他)。
大道理誰都懂,可是用在自己的身上,往往就會失靈。正因為愛得太深,才不肯放手、才不願失去。想想,人不都是這樣嗎?說是欲望也好,說是本能也好,大抵都是欲罷不能。
所以,周迪每次失望的離開靜月庵之後,心裏想著,下次來她總肯相見了吧。同時,每次都會對自己說,如果下次再不見到,那就再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