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人們在逆境麵前主要表現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屈服、不後退、不動搖,頑強地同命運抗爭,用堅強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勇敢地去麵對,並在重重困難中衝開一條通往勝利的路,將逆境踩在腳下,讓自己成為征服逆境的英雄,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另一種是被逆境所嚇倒,沒有勇氣去麵對它、戰勝它,整日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於是就成了庸人和懦夫。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雖然痛苦壓抑,但對一個有作為、有修養的人士來講,在各種磨礪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意誌,從而由逆向順。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很久以前,在法國裏昂的一個盛大的宴會上,來賓們就一幅繪畫到底是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曆史畫麵,彼此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看到來賓們一個個麵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麵的意境。
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權利,來賓們對主人的建議感到不可思議。結果卻大大出乎了人們的意料,這位侍者的解釋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為震驚,因為他對整個畫麵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顯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都心服口服。
有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
“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閣下,”年輕的侍者回答說,“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時間最長,並且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
這個侍者的名字叫做讓·雅克·盧梭。他的一生確實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早年貧寒交迫的生活,使得盧梭有機會成為一個對整個社會的方方麵麵有著深刻認識的人,盡管他那時隻是一個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卻是那個時代整個法國最偉大的人才,他的思想甚至對今天的生活仍然有著重要的影響。盧梭的名字,和他那閃爍著人類智慧火花的著作,就像黑夜裏的閃電一樣照亮了整個歐洲。
遭遇困境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但困境並不等於絕境,重要的是你麵對困境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要勇敢地接受嚴酷現實的挑戰,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從另一個角度看,困境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機遇,抓住機遇,就是成功的開始。
北魏節閔帝元恭,是獻文帝拓撲弘的侄子。孝明帝時,元義專權,肆行殺戮,元恭雖然擔任常侍、給事黃門侍郎,總擔心有一天大禍臨頭,索性裝病不出來了。那時候,他一直住在龍華寺,和誰也不來往,就這樣裝啞巴裝了將近十二年。
孝莊帝永安末年,有人告發他不能說話是假,心懷叵測是真,而且老百姓中間流傳著他住的那個地方有天子之氣,元恭聽了這個消息,急忙逃到上洛躲起來。沒過幾天就被抓住送到了京師。關了好幾天,由於抓不到什麼證據,不得已又放了他。
北魏永安三年十月,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殺了孝莊帝。那時,坐鎮洛陽的是爾朱世隆。他覺得元曄世係疏遠,聲望又不怎麼高,便打算另立元恭為帝,但又擔心他真的成了啞巴。於是便派爾朱彥伯前去見元恭,摸清真實情況。事已至此,元恭也知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見到爾朱彥伯後開口說:“天何言哉!”20年的啞巴說了話,彥伯大喜。不久,元恭即位當了皇帝。
有許多人一生的偉大,來自他們所經曆的大困難。精良的斧頭,鋒利的斧刃是從爐火的鍛煉與磨削中得來的。很多人,具備“大有作為”的才資,由於一生中沒有同“逆境”搏鬥的機會,沒有充分的“困難”磨煉,刺激其內在的潛伏能力的發動,而終生埋沒無聞。
逆境不是我們的仇敵,逆境可以鍛煉我們“克服逆境”的種種能力。森林中的大樹,不同暴風驟雨搏過千百回,樹幹不會長得十分結實。人不遭遇種種逆境,他的人格、本領,也不會變得結實的。一切的磨難、憂苦與悲哀,都是助長我們、鍛煉我們的原動力。
逆境與憂苦,能將我們的心靈炸破。在那炸開的裂縫中,會有豐盛的經驗、新鮮的歡愉噴射出來!有許多人不到窮途潦倒,不會發現他自己的力量。災禍的折磨,有助我們發現“自己”。困苦、逆境,仿佛是將他的生命煉成“美好”的鐵錘與斧頭。唯有逆境、困難,才能使一個人變得堅強、變得無敵。
心理學小貼士
人不遭遇種種逆境,他的人格、本領,也不會變得結實的。一切的磨難、憂苦與悲哀,都是助長我們、鍛煉我們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