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是人生旅途中一道別樣的風景,是走向成功的動力。人生於紛繁的塵世,總是要與苦難握手,很少有著所謂的“一帆風順”。人們走著各自的路,便品味著生活所加載的那份屬於個人的苦難。
意誌應該是我們對待苦難的有力武器,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都一帆風順,誰都會遇到挫折、困難,甚至是難以承受的磨難,我們會想到放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頑強的意誌,在這種頑強意誌的背後其實想法很簡單——活下去,不管情況怎麼樣,活著就有希望,就有明天。
麥吉從著名的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畢業時隻有22歲,當時他風華正茂,意氣風發,踢美式足球及演戲劇都表現突出,正是一展才華的大好時機。然而命運卻與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那年10月的一個晚上,一輛18噸重的車從第五大道第34街駛出來時,麥吉一點都沒看見。他記得的下一件事,就是醒來時自己身在加護病房,左小腿已經切去。
年少的麥吉沒有放棄希望,出院後,麥吉開始練習跑步。其後8年,麥吉全力以赴,要把自己鍛煉成全世界最優秀的獨腿人。他複健期間飽受疼痛折磨,但從不抱怨,終於熬過來,開始在舞台和電視上演出,也交過不少女朋友。
失去左腿後不到1年,他開始練習跑步,不久便常去參加10公裏賽跑。隨後又參加紐約馬拉鬆賽和波士頓馬拉鬆賽,成績打破了傷殘人士組紀錄,成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獨腿長跑運動員。
接著他進軍三項全能。那是一項極其艱難的運動,要一口氣遊泳35公裏、騎腳踏車180公裏、跑42公裏的馬拉鬆。這對隻有一條腿的麥吉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1993年6月的一個下午,麥吉在南加州的三項全能運動比賽中,騎著腳踏車以時速56公裏疾馳,帶領一大群選手穿過米申別荷鎮,群眾夾道歡呼。突然間,麥吉聽到群眾尖叫聲。他扭過頭,隻見一輛黑色小貨車朝他直衝過來。
其時,比賽場地周圍馬路已幾乎全部封鎖,幾個並未封鎖的一字路口也有警察把守,沒人知道是什麼緣故,讓這輛小貨車闖了進來。
麥吉對於這次挨撞可記得一清二楚。他記得群眾尖叫,記得自己的身體飛越馬路,一頭撞在電燈柱上,頸椎“啪”地折斷。他還記得自己被抬上救護車,隨後他昏了過去。
麥吉接受緊急脊椎手術後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重傷病房,一動也不能動。他清楚記得周圍的護士個個都流著眼淚。
麥吉四肢癱瘓了,那時才30歲。
兩個月後,頭環拆掉,麥吉被轉送到科羅拉多州一家複健中心。在他那層樓裏,住的全是最近才四肢或下身癱瘓的病人。他發覺原來有那麼多人和他命運相同。眼前的處境也並不陌生,傷殘、疼痛、失去活動能力、複健、耐心鍛煉——所有這些他都經曆過。因此,麥吉反而更加沉靜,他篤定他離幸福不遠,他過去頑強不屈、永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又回來了。他的腦海裏麵一直回旋著愛默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偉大而高貴的人生,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不管境況變化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從而終將克服障礙,達到所企望的目標。”
目前,麥吉住在新墨西哥州聖菲市。在明媚的早晨,他會到體育館去鍛煉一兩個小時,例如在水裏步行、騎健身腳踏車。他也會埋頭撰寫論文,主題是神話史上的傷殘男性。他正在加州聖芭芭拉市帕西非卡克研究所攻讀神學博士學位。
像麥吉這樣在苦難中成為生命強者的人,在古今中外,並不鮮見。其實,人生路上,有順境,也有逆境,苦難如影相隨。對某些人來說,苦難就像學校,厄運如同老師:“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苦難往往能夠激發人的鬥誌以及蘊藏的潛力。當然,正如巴爾紮克所說:“世界上的事情永遠沒有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有些人把痛苦與不幸作為退卻的借口,也有人在痛苦和不幸麵前尋找複活和再生。其實苦難是強者與弱者的一塊試金石,強者可以愈挫愈勇,弱者則是一蹶不振。
事實上,隻有勇敢地麵對苦難,用理智去戰勝不幸,用堅持去戰勝失敗,我們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成為掌握自身命運的強者。
苦難本身是一次洗禮,是一種考驗。苦難使人變得更加堅強。唯有經曆了苦難,戰勝並遠離了苦難,苦難才是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才是我們人生中曆練後的騰飛!隻有經曆過苦難的人,才能夠懂得生命的可貴,懂得人生的可貴,懂得自由的可貴,從而才知發奮,知奮鬥。從此,無論厄運的風暴把生命之舟吹到什麼樣的荒島,我們都能以主人的姿態上岸。
心理學小貼士
世界上的事情永遠沒有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