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多給孩子一些自信(1 / 2)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不要常常責怪孩子,對孩子說一些像傻瓜、笨蛋、沒出息這類的話。孩子隻有時刻覺得自己很棒,扭轉了自己“處處不如人”的意識,自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因此,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地給予幫助,成功後給予獎勵,發現孩子的長處及時告訴他,切忌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不要小看孩子,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知道的很多。也不要以為大人什麼都懂,他也有很多不知道的東西。家長不要以強烈的否定或取笑來對待孩子,不能經常指責、抱怨、訓斥、打罵孩子。有的家長一生氣就亂對孩子發脾氣,或者動手打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又去哄孩子,心疼孩子,弄得孩子不知所措,脾氣也非常的差,或者個性上變得自卑起來,這是家長的不對。家長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孩子當做垃圾桶。

幫助孩子培養與夥伴們交往的合作能力,這是使他獲得自信的重要基礎。當孩子經曆挫折失敗而心情沮喪時,應表示關懷與安慰,花一點時間同他討論原因,用鼓勵法使他學會接受失敗和錯誤,獲得勇氣。

有一個編輯在家寫稿時,他4歲的女兒吵著要他陪。編輯很煩,就將一本雜誌的封底撕碎,對他女兒說:“你先將這上麵的世界地圖拚完整,爸爸就陪你玩。”過了不到5分鍾,女兒又來拖他的手說:“爸爸我拚好了,陪我玩!”

編輯很生氣:“小孩子要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說謊話就不好了。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拚好世界地圖!”

女兒非常委屈:“可是我真的拚好了呀!”

編輯一看,果然如此,他非常好奇地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女兒說:世界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頭像。我反過來拚,隻要這個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編輯直誇女兒聰明。女兒也因此更加有了自信心,以後做事情處處顯得非常自信。

一個人如果在小的時候就培養了自信心,那麼,無論在智力、體力或處世能力上都有了基礎。自信心就像催化劑,能夠將人的潛能調動起來,推動人取得成功和幸福。

其實,對孩子自信心影響最大的是家長平時的做法。而在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中,恰到好處的語氣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所謂語氣“恰到好處”就是說,家長要將商量、鼓勵、信任的語氣用在最合適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沒考好時,如果家長用質問指責的語氣說:“怎麼就考這麼點成績!”會讓孩子覺得潛台詞就是“你怎麼這麼笨!”被人貼上了“笨”的標簽,自信心就會受挫。如果換上一種柔和、鼓勵的語氣:“怎麼就考了這麼點成績呢?”就表示潛台詞是“沒關係,咱們來找找原因,下次好好考。”這麼做的時間長了,就算是再沒自信的孩子,慢慢也會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