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婚這種特殊的現象在中國悄然流行,成為時髦男女的一種時尚。
當代的中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相應的也帶來婚戀文化與婚戀觀念的變化,導致婚姻觀念與行為的多元化。戀愛低齡化、離婚率上升、婚外戀增多、未婚同居及婚外性行為已司空見慣。越來越多的離婚故事、家庭的崩潰、孩子的不幸,令許多還沒有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駐足觀望。於是,越來越多男女選擇了試婚。試婚指的是男女雙方不受法律約束,帶有一定試驗性質的婚前同居行為。
試婚,與絕大多數夫婦唯一的區別就是不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缺少一張“經派司”。試婚這個概念,最初是由一位美國法官在20世紀初提出來的,當時就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20世紀80年代初,它隨著離婚率急劇上升和西方性自由等觀念一起流入中國,逐漸成為一些新潮男女的“試驗品”。既然是試婚,各人試驗的理由和心態是各不相同的,其後果也是苦樂難言。
什麼樣的心理促使試婚現象發生呢?試婚為什麼會發生呢?大概可以歸為以下幾種原因:
1.有的人有過不幸的婚史,對不幸婚姻的痛苦刻骨銘心,對待第二次婚姻十分謹慎,甚至根本就不想再次進入婚姻,因此加入了試婚的行列。
2.有些人從小生長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目睹父母或周圍人的不幸婚姻,從而對婚姻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但又渴望能擁有溫馨幸福的家庭,因此,為了看彼此是否能長久相處,進行試婚。
3.信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格言。對於一些強調自己的獨立性、更加注重愛情本身的男女來說,他們既希望婚姻家庭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又不至於成為套在脖子上的枷鎖,使自己失去自我。
4.除了以上仍以婚姻為主要目的的試婚者外,也不能排除大千世界還有打著試婚的幌子,玩弄感情的騙子。有這種動機的試婚者多為男性,在他們看來,試婚是個與多名女性保持性接觸的好借口,既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又不需要付出任何經濟上或心理上的代價。
就像羅素一樣,很多人認為,試婚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對方的性格、興趣、生活習慣,使將來婚姻更加穩定;有助於預先感受性愛,了解彼此性能力,從而提高今後婚姻質量。誠然,如果試婚雙方都是朝著今後幸福婚姻方向努力,都是出於愛情,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理智的話,那麼試婚也可能是一種戀愛向婚姻過渡的階段。
一對大學時期的同窗,相識相戀,耳鬢廝磨兩載,畢業以後準備結婚,但兩人在家中都是獨苗,對今後的共同生活都缺乏信心,心中無底。於是兩人商量先試婚,在市內租了一間住房,簡單購置幾樣家具,開始了共同生活。近一年來雖然時有小摩擦,但彼此尚能寬容,相互也很滿意,便很快辦了結婚手續。男的認為,試婚並沒有什麼不好,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散,以免婚後出現危機,使彼此都難堪。
花兒自小就目睹父母的惡言相向、拳腳相加,步入社會以後又看到諸多家庭的不幸和婚姻的失敗,從而使她對婚姻缺少勇氣和信心,但從內心深處而言,她仍渴望有屬於自憶的愛情和溫馨的家庭。大學畢業後,和同學海子去了海南,環境的生疏,謀生的艱難,使兩人的心越靠越緊,終於花兒和海子不事聲張,開始在一起過日子。花兒說,不幸的家庭是個可怕的深淵,我們試婚就是想尋求美滿的家庭,看感情上是否相容。
婚後夫妻關係是否和諧,感情是否能夠保鮮、生活是否穩定,短短一年半載的試婚期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出全麵檢驗的。對於每一對要選擇試婚的青年男女來說,不妨多些理智,少些衝動;多份責任感,少份遊戲態度,以防為之付出不能承受的代價。
心理學小貼士
如果試婚雙方都是朝著今後幸福婚姻方向努力,都是出於愛情,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理智的話,那麼試婚也可能是一種戀愛向婚姻過渡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