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擇偶,你出於哪種心理(1 / 1)

擇偶心理是指男女雙方在選擇自己戀愛對象時的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規律。一般來講人們建立戀愛以及婚姻關係的原因,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因此,擇偶成為每個人成年之後必須麵臨的問題。而擇偶的標準因人而異,主要決定於本人的戀愛觀、婚姻觀和人生觀。

金錢至上是一類比較普遍的擇偶心理,尤其在經濟落後地區。他們把對方的經濟狀況放在首位,他們的婚姻是為了得到一個能滿足他們吃、穿、住、玩的安樂窩,或者借以生存的依靠。這種建立在物質、金錢基礎上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因為經濟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它常常因對方喪失了優厚的物質條件,而失去凝聚兩人心靈的吸引力,從而不得不分道揚鑣。

一種擇偶心理是以事業為重的。其實,每個人都願意重視這一點,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成為棟梁之才,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但由於各種因素的限製,目前,具有這種擇偶心理的人為數不多,可在知識分子群裏,還是大有人在的。他們把工作成績、事業進展看成人生最大的快樂;把對方有無事業心和拚搏精神,作為擇偶天平上一個重要砝碼;把愛情的幸福寄托於事業的奮鬥之中。這種愛情由於事業的永恒性而得到永恒。

追求外表美的擇偶心理在青年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對象更漂亮點、更英俊些,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味地追求這種外表美,常因此走上歧途。靠對方漂亮的外表產生的愛情,是短暫的。隨著歲月流逝,愛情也會隨著外貌的衰老而消失。正如歌德所說:“外貌美麗隻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追求精神滿足的擇偶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看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隻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麵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於這種愛情心理的追求。

樂樂和元元是在大學相愛的,他們之間的情深意切和浪漫曾經讓很多人羨慕。一次元元患闌尾炎需要手術,樂樂一會兒擔心他受苦,一會兒又擔心手術不順利,以致於整整一個晚上都沒合眼。

他們的分歧是從選擇職業開始的。元元比較喜歡穩定,安於現狀,希望早日進入甜蜜的二人世界。而樂樂畢業後進入社會,總有一種緊迫感,於是不停地學習、充電。她先在事業單位工作了幾年,後又應聘進了一家合資企業,最後跳槽到了一家獨資銀行。樂樂希望元元也能進外企工作。可是也許因為元元並沒有努力,或者是他的機遇比樂樂差,大學畢業後元元一直在研究所待著。元元自尊心特別強,大學時候的優越感完全沒有了,以前樂樂總可以數落他或在他麵前撒嬌,可現在她也不能說他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元元也認為樂樂是在否定他整個人。元元甚至不願與樂樂在外企的朋友一起玩。他們常常為了小事爭吵,又常常後悔。為了避免爭吵,雙方盡量客客氣氣,親密感也就沒有了。

於是,這樣一對相親相愛的戀人就在大學畢業幾年後分手了。

男人與女人的擇偶標準是有所區別的。男人的擇偶條件較少且較為寬鬆,多是要求女性長得漂亮、溫柔,擇偶的感情和審美色彩比較濃厚。男人的擇偶條件比較現實、易變。比如,自身條件差的男青年雖然也希望找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但更傾向於找一個和自己般配的女性。男人對女人的才學不那麼看重,但是也沒有哪一個男人會喜歡一個沒有什麼學識的老婆。男人一般不大適應強悍的女人,比較願意找一位各方麵條件不如自己的女人。

而女人的擇偶條件則是比較具體的。除了外在形象之外,她們往往還會考慮到個人品行、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家庭狀況等其他相關條件,因而不會一口回絕男方,而願意進行試探性的接觸。如果其他條件不錯,很可能就走到了一起。

女人常常將愛情過於理想化,在擇偶時要求十全十美,擇偶條件有時顯得很苛刻,甚至脫離現實。由於女人的自尊心和虛榮心,女人在擇偶時常有攀比心理。女人從眾心理較強,如果同伴的男友比自己的男友強,她會覺得在她們麵前抬不起頭來。

心理學小貼士

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一定要慎重選擇,隻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婚後的生活幸福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