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從抑鬱症病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0年。患病6年,康複4年。今天我終於可以用一種平靜的心態來講述我的故事。

——題記

10年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也可以忘記很多事情。我卻永遠無法忘記10年前的4月1日,你絕望地一躍。我甚至還不知道你究竟是什麼模樣。盡管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你,卻不知道那就是你。第一次聽到你的消息竟然是你的死訊。

記不清究竟是那一個晚上還是第二天,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個消息:香港著名影星張國榮跳樓身亡,享年46歲。“張國榮”這三個字,對於那時的我來說,隻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我並未太在意,唯有淡淡的歎息。

第二天上學時,同學把新買的報紙帶到學校,像開愚人節玩笑一樣說有一個明星跳樓了,要和伊拉克戰爭搶風頭。

我這才仔細地打量報紙上的照片,帥氣、憂鬱,玩世不恭。我越看越覺得眼熟,猛然想起,曾經在一部看過一半的電影裏,看到過這個人和另外一個演員。憂鬱的眼神,看不透的滄桑。那一天,我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比劉德華成名還早的香港影視歌傳奇巨星——哥哥張國榮。

他成名已久,家產豐厚,不再有生計的困擾,經曆過各種風浪,享受著千萬影迷的崇拜。如此優秀的一位影視巨星,何以走上了這樣的末途?是何等的痛苦,才讓他選擇了在高樓上的縱身一跳?世間又是何等的無情,即使他的生命逝去,仍被無數人當成是愚人節的玩笑。

10年後的今天,又是4月1日,我飲著酒,但這不是醉生夢死的酒,不會讓我忘記過去發生的一切。時光如水,青春如酒。水越喝越冷,酒越飲越暖。飲著烈酒,渾身漸漸地熱了起來,音響裏一遍一遍地放著:“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要將憂鬱苦痛洗去,柔情蜜意我願記取……” 風繼續吹,故人卻早已逝去。光怪陸離的世界,充滿著嘈雜的音樂,聽不見弱小心靈的哭泣。留住眼裏的每滴淚,為何仍斷續流默默垂?

有些人和事,我們越想忘記,就越會記得他們。在張國榮去世後,接下來的幾天裏,紛至遝來的各種報道越來越多,各種消息一一爆出,哥哥選擇這條路的原因大白了——抑鬱症。

2003年的4月1日,我已經陷在抑鬱症的泥潭中好幾個月,經受著高考、失戀和來自父母的壓力。我在獨自忍受。可沒想到,遠在千裏之外,經曆過各種世事紛擾的哥哥張國榮,也抵擋不了抑鬱症的侵襲。我在想,是不是在某一天,我也會選擇走上這條不歸路。

幸運的是,雖然在泥潭中幾乎耗盡了我的青春歲月,但我終於走了出來,而且徹底地走了出來。我可以再像普通人那樣快樂地生活,享受著人生的陽光,有充沛的精力去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事務,甚至擁有了患抑鬱症之前都不曾有過的強壯身體和樂觀心態。於是,今天我在這裏寫下這些文字。

這不是小說,沒有虛構的情節與人物,也不是把聽來的故事再加工成為所謂的傳奇。混了這麼多年天涯論壇,看過無數的帖子,發帖人在剛開始時都聲稱是自己的真實經曆,最後都是僅僅以“我”為第一人稱的小說。

那麼,我們不得不發問:為什麼會這樣呢?真實的故事和完全虛假的故事,都不會吸引人。隻有半真半假,一半的真實讓人看到現實的殘酷與親切,而另一半又讓人有意淫的高潮和超出常規的快感。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如癡如醉,深陷其中。

如紅透半邊天的電視劇《蝸居》,有像海萍這樣的,相貌平平,幹著一個月工資3000多塊的工作,靠吃泡麵來存錢買房的普通女人,但也一定要有宋思明這樣揮金如土、才華橫溢的權貴之士,更重要的是,一定還要有一顆為了感情敢於付出一切的熱血少年的心,遇上美麗青春的海藻,來上一段三角戀。再如電視劇《裸婚時代》,有像童佳倩一樣的純真女子,也一定要有像孫曉嬈一樣的在一個普通公司打工,才貌俱佳,出手就150萬的巨富之女。

隻有這樣,才能吸引眼球,賺取大把的銀子。

但我今天,隻想說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準確地說,是一段經曆,一段讓我刻骨銘心的經曆。不為賺眼球,隻求給與我有相同經曆的朋友,特別是那些尚未走出抑鬱症陰影的朋友,一個參考,一個成功的希望。

按照慣例:小說中的“我”,並不等同於作者。因為這不是小說,所以在此聲明:以下文字中的“我”,等同於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