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酒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經常飲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各種酒的來源,釀造工藝及乙醇含量即酒精度數各不相同。酒精度數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計)如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11%~16%,通常稱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稱為低度白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第7條是“如飲酒應限量”,並有一段文字說明過量飲酒的害處。少量飲低度酒並不一定有害,但過量飲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無一益。那麼究竟可以飲什麼酒?又如何限製飲酒的量呢?
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大量數據提示,如果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4克乙醇,即相當於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則危險性降低。
長期飲酒首先可以導致體內多種營養素缺乏。酒是純熱能食物之一。在體內可分解產生能量。但不含任何營養素,過量飲酒第一減少了其他含有多種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的攝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攝人食物減少,以及長期過量飲酒損傷腸黏膜,影響腸對營養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
酒中乙醇對肌體的組織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對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髒。連續過量飲酒能損傷肝細胞,幹擾肝髒的正常代謝,進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過量飲酒影響脂肪代謝。乙醇減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於膳食脂質的儲存,肝髒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發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危險。酗酒還可引發暴力事故等,對個人健康及社會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們常常談到果酒的有益作用。法國有一項報告發現某些飲酒地區的冠心病較其他地區少。但是,心髒病危險性的減少不能全都歸因於紅酒中的某些成分,因為在法國紅酒消費量高的地區,蔬菜和水果的消費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較強。這些資料表明是飲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煙較少,蔬菜,水果消費量高等)導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險性減少。
綜上所述,飲酒對人體健康有利有弊,少量飲用低度酒有些益處,但長期多量飲酒有害。尤其對青少年及孕婦。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酒精的危害更為敏感,因此青少年不能飲酒。乙醇對孕婦的有害作用波及胎兒發育,甚至誘發胎兒先天性畸形,所以孕婦絕對禁止飲酒。
過量飲酒:危害不淺
雖說“無酒不成席”,同時,酒也是“穿腸毒藥”,過量飲酒帶來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斷送在這酩酊之中,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間。
令人扼腕,過量飲酒釀悲劇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一項統計資料表明,在我國,近年來飲酒人數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男女飲酒率分別為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為每日飲酒。1982年我國酒依賴的發病率僅為0.16‰,到了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現低齡化現象,女性的比例不斷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一組數據顯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是麻疹和瘧疾的總和,而且也高於吸煙引起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在中國,每年有114100人死於酒精中毒,占總死亡率的1.3%;致殘2737000人,占總致殘率的3.0%。
說到飲酒引發的悲劇,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瑤教授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患急性黃疸型肝炎後,肝功能剛恢複正常出院的中年患者,適逢新春佳節婚宴接二連三,開始他還能牢記出院時醫生的一再囑咐,做到了不管什麼酒,也不管什麼人勸說,確實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摯友問他聞到什麼味道時,他終於也拒絕不了撲鼻而來的茅台誘惑,心想隻飲一小杯嚐嚐鮮總該不會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這杯酒後的第二天,他發現自己小便發黃了,乏力、惡心……就是這杯酒引起他肝炎複發,並很快發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終因搶救無效而丟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