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附錄:心理學十大流派及代表著作(1 / 3)

內容心理學派

19世紀60年代,內容心理學在德國產生。內容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費希納和馮特。

費希納(1801~1887)受赫爾巴特的啟發,認為心理是可測量的。經過許多實驗和推導,他把感覺強度和刺激強度之間的關係概括為如下公式:S=×C㏒(R/RO),其中S為感覺強度,C為適用於不同感覺中的每個感官的常數,R是刺激強度,RO則表示在閾限的刺激強度。

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的研究中曾創造了三種心理測量的方法: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和均差法。他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提供了後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

馮特(1832~1920)將內省實驗法引入了心理學。他認為,心理研究應以意識內容(直接經驗)為對象,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分析意識的結構和內容,心理學應該是一門研究意識內容的科學。因此,馮特的心理學體係被稱為內容心理學。

馮特使心理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從此開辟了“科學的一個新領域”,創立了新心理學——實驗心理學。馮特的內容心理理論觀點,後來被他的學生鐵欽納帶到美國,並於19世紀末在美國發展形成了一個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與馮特觀點相似但又有區別的較大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代表著作

費希納:《心理物理學綱要》、《心理物理學要義》。

馮特:《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人類和動物心理學講演錄》(簡稱《講演錄》)、《生理心理學原理》(簡稱《原理》)、《民族心理學》。

意動心理學派

意動心理學派的產生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息息相關,產生時間約在19世紀下半葉。布倫塔諾為這一學派的創始人,另一代表人物為他的學生施通普夫。

布倫塔諾認為任何心理動作都指向對象,沒有無對象的動作,也無沒有動作的對象,對象(內容)和動作不可分開,都要研究,但心理學主要研究意動。布倫塔諾和馮特都認為心理科學研究直接經驗。

施通普夫將直接經驗分為四類,每類屬於不同學科的對象。其中色、聲等感覺和映象是心理內容,屬於現象學;知覺、理解、欲望和意誌等心理功能屬於心理學,功能和內容不可分地各自獨立於經驗中。如看見紅色,看為心理功能,紅色為內容(現象),它們獨立存在又不可分割,心理學不能完全排除內容,但它主要研究功能。由此意動心理學又稱為機能心理學。

在20世紀初,布倫塔諾和施通普夫的學生胡塞爾提出現象學哲學,支持了意動心理學。與此同時,英國高爾頓研究個別差異時,發現許多人,甚至有的大藝術家也缺乏視覺意象;而法國人比奈在為女兒做思維實驗時,也發現類似的無意象思維。由此,這種出自哲學唯心論的意動心理學或機能心理學得到廣泛傳播,成為當時歐洲一種強有力的心理學思潮,格式塔心理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受其影響。

代表著作

布倫塔諾:《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

19世紀80年代在美國創立,由馮特的最忠誠的學生鐵欽納於內容心理學派形成近20年後在美國建立,是內容心理學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展。代表人物主要有馮特和鐵欽納。

馮特用實驗的方法來分析人的心理結構,馮特的心理學因此被稱為“構造主義心理學”(Stmcturalism)。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的形成更多地來自於鐵欽納的個人努力,並在他去世後衰退。

構造主義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意識經驗,認為意識的內容可以被分解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這樣的一些基本的要素後,再逐一找出他們的關係和規律,就可以達到了解心理實質的目的。這一學派強調內省方法,認為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靠被測試者自己對經驗的觀察和描述,也就是內省。這一學派將心理學看成一門純科學,隻研究心理內容本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其意義和功用,所以極為狹隘。到20世紀20年代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影響逐漸衰落。

代表著作

鐵欽納:《心理學綱要》、《心理學入門》、《實驗心理學》。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產生,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安吉爾和卡爾等人。

機能主義心理學強調研究意識的功能,詹姆斯明確提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結構。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心理學思想被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

詹姆斯認為意識是連續不斷流動的,人的心理是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發揮作用的。他還持有實用主義觀點,強調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因此,心理學應該把有效用的心理過程而不是靜態的心理內容作為研究對象。詹姆斯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不應該隻局限在實驗室內,還要考慮人是如何調整行為以適應環境不斷提出的要求的。後來他的一些追隨者走向了心理測量、兒童發展、教育實踐的有效性等各種應用心理學方麵的研究。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構造主義心理學兩個學派爭論的焦點在於探討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的定義及研究方向,然而基於唯心主義的思想基礎,它們都未能很好地解決方法學問題。為此,在相持了幾十年之後,當另一個新的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出現後,這兩個學派就日漸衰落下去。

代表著作

詹姆斯:《心理學原理》。

安吉爾:《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20世紀初產生於美國,它的創始人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華生和托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