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放飛快樂(1 / 2)

不論在老師還是鄰居眼裏,驍勇都是一副“乖乖虎”的形象。他上課認真聽講,從不像其他頑皮、不懂事的男孩子那樣說話、做小動作、看課外書、接老師話茬。下課時,他也不參與同齡人的嬉笑打鬧,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放學後,他總是直接回家寫作業,從不在外麵遊逛,或者到遊藝廳打遊戲機。闖禍的男孩子中,從來找不到他的身影。不少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淨惹事兒?怎麼不跟驍勇學著點?”其實,熟悉驍勇的同學卻說他很可憐。原來驍勇的性格過於孤僻,總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和誰都不打交道。同學們在一起聊天,他嫌吵;同學們在一起玩耍,他嫌亂;參加集體活動,他嫌煩;同學看他孤獨,好心約他一起回家或者出遊,他一概加以拒絕。好像誰都欠他很多,見誰也懶得搭腔,整天沉默寡言,精神落寞,滿腹心事,分外惆悵。正如朗費羅在《白天過去了》中所描寫:“一縷憂愁、焦灼的心情,這心情不像痛苦,如果說悲哀和它相似,也隻如細雨近似朝霧。”

性格孤僻主要表現為不願與他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常有厭倦、鄙視、防範、戒備的心理。一般來講,孤僻的同學內心相當敏感,脆弱,因而也極易受到傷害。為了避免“受傷”,他們往往把自己裝在“套子”裏禁錮起來。即使不得不和人交往時,也裝出一副漫不經心、與世無爭的樣子,使自己顯得氣勢淩人;而一旦別人真的不理睬、不重視他時,自尊就會受到嚴重的傷害,內心又備受煎熬,愈發與同學格格不入。長此下去,陷入孤獨、無助、抑鬱、寂寞的怪圈中不能自拔,甚至導致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生。

1.形成孤僻的原因

(1)家庭因素父母的管教過於嚴厲,動輒打罵,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產生恐懼心理。輕易不敢亂說亂動,生怕自己受到懲罰。其結果往往導致孩子的性格孤僻。我曾經教過一個深度孤僻的學生。他的父親脾氣暴躁,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訓,對孩子經常拳腳相加。孩子有什麼事都不敢對家裏人說,膽子特別小,從而誘發自我封閉的心理。再比如,在父母離異、父母一方死亡,或者父母犯罪被收監這樣不健全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會讓子女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覺得和同齡人相差太多,無法比較,這樣也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2)生理因素比如身有殘疾或者身染疾病,時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別人的作弄、嘲笑、侮辱等。一位男生先天口吃,越緊張越詞不達意,語不成句。同學見了他就模仿他,衝他做鬼臉。遭到幾番嘲弄後他特別懼怕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性格越來越孤僻。

(3)成長中突然的事件或變故成長中一些突發的事件,往往能改變一些人的性格。一名高中男生對我說,10歲那年,他和好友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遭車禍!他安然無恙,而朋友卻被無情的車輪碾成兩段!血淋淋的場麵他每每想起就不寒而栗。過度驚嚇後,他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裏足不出戶,滿腦子糾集的是和他年齡不相稱的生和死的問題。從此,他再不肯和外人接觸。還有一位女生,她非常愛他的父親。誰知,在父親45歲生日的那天,突發的心肌梗塞永遠奪去了父親年輕的生命!她悲痛欲絕,終日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性格隨之變得孤僻,令人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