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怕見人的女孩(1 / 2)

蘋蘋是個15歲的女孩,今年中考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內一所頂尖級的重點高中。到了高中後,她才發現自己並不適應那裏的生活:強手如林,競爭異常激烈,稍不留心,學習就會退步。為此她憂心忡忡,特別緊張焦慮。第一次期中考試,她的成績就非常不理想,甚至她初中最拿手的英語也沒有及格!她天生敏感,覺著班主任和同學都露出看不起她的神情,心裏感到特別壓抑,於是漸漸回避老師,疏遠同學。而且目光盡量不和他們接觸,否則就感到特別不自然。以後她竭力想克服這種尷尬,但是自己越是注意,遇到別人時越是手足無措,心“怦怦”亂跳,自己都感到別扭。因此,在生活中她盡量躲避別人,甚至跟同學也不說話,獨行俠一般來無影、去無蹤。本以為這樣會減輕心理壓力,結果症狀反而越來越嚴重。半年下來,蘋蘋對熟悉的同學、老師和陌生的路人都產生了不可遏製的恐懼心理。她連學都不想去上,一想到學校就害怕,內心異常苦悶,她一直在想,還不如一死了之!

其實,蘋蘋屬於社交恐怖症。

所謂社交恐怖症,是指對特殊的人群發生強烈恐懼、緊張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回避反應的現象,又稱“見人恐懼症”。社交恐懼症通常起病於青少年時期,因為青少年渴望友誼,渴望朋友,但有的青少年一到具體交往時,比如找人交談或者別人主動找自己交談時,就會不自主地出現恐懼反應。

這類病人平時不大接觸人群,在家裏和父母、親朋好友呆在一起的時候,一般也不會發生恐懼、緊張現象。一旦遇到陌生人、不太熟悉的同學、老師,甚至馬路上無關的過客,都會誘發其出現恐懼緊張,表現出焦慮不寧、局促不安、麵紅耳赤、呼吸緊張、血流加快、手足無措、頭昏嘔吐、四肢顫抖甚至休克等身心的異常現象。於是,當事人就想方設法試圖加以躲避、逃離人群來減輕心理上的強烈不安。

社交恐怖症如不及時糾正、治療,症狀就會逐漸發展,並日益嚴重,影響學習、生活的同時,恐懼的對象、範圍也會逐漸擴大,最後發展到自己不敢出門,不敢乘公共車輛,遠離一切集體活動。嚴重者拒絕與任何人來往,把自己孤立起來,甚至產生自殺言行。

社交恐怖症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經過“學習”後天建立起來的。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首先來自於直接的經驗體會。青少年在交往過程中屢遭失敗、挫折,就會形成一種心理上的打擊,產生種種不愉快乃至痛苦的體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的情緒狀態,並形成固定的心理結構。以後,一旦在交往中再次遇到拒絕,就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舊病複發,使“恐懼”這個惡魔顯形。

其次是間接經驗造成的。當親眼看見或者聽到別人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自己就不由自主地往自己身上聯係,把自己想成那個難堪之人,於是緊張不安、焦慮恐懼。這種情緒狀態的泛化,最終導致社交恐怖症的發生。

1.社交恐怖症的三種類型

(1)赤麵恐懼症這種人往往在別人麵前感到羞愧,覺得自己愚蠢、笨拙,尤其是讓他們當眾講話、吃飯的時候,老是害怕自己會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而感到焦慮不安,自己覺得麵部潮紅、全身顫抖、惡心嘔吐,無法參與社交活動。

(2)對人恐怖症這類人往往起源於青春期,與人交往時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恐懼,並伴隨著頭暈、惡心等症狀。而且對人恐怖有泛化的特點,不管對方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嚴重者閉門自守,與世隔絕,和任何人“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