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優柔寡斷心理(2 / 3)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這是家喻戶曉的詞句,是西楚霸王項羽最真實的寫照。這充滿萬丈豪情的一代霸王一直以來都備受後人的稱頌。項羽自小學習“萬人敵”,長大了征戰沙場,英勇無比,斬獲西楚霸王之稱謂。但是最終卻落得自刎於烏江的悲慘境地。是劉邦真的太厲害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呢?其實項羽生性優柔寡斷,是個很沒主見的人。他的失敗很大原因上是因為這一點。

在破秦入關之前,項羽駐兵在新豐鴻門,而劉邦駐兵霸上,雙方相距很近。那個時候劉邦的兵力較弱,一旦項羽抓住時機發動進攻的話,劉邦很容易敗下陣來。項羽的謀士範增也曾勸說項羽抓住這個機會攻打劉邦。而項羽卻幻想劉邦會與他劃地而統,井水不犯河水。因此猶豫不決,遲遲不作決定。正在這個時候劉邦的手下曹無傷背叛劉邦向項羽告密說劉邦立子嬰為相,掠奪囤積財富為關中稱王做準備。項羽聽了大怒,當即決定次日發兵攻打劉邦。項伯被劉邦收買,在項羽麵前盡力為劉邦說好話,消除了項羽的憤怒,並說服項羽接受劉邦的道歉。項羽作為堂堂西楚霸王,一軍統帥,沒有一點主見,總是輕易的聽信別人的話而改變自己的決定,不能不說是他悲劇命運的間接導火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果經過周密的考慮,認為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那就應該毫不猶疑地堅持。

許多人經常處於惶惶不可終日之中,他們每天不是擔心工作,就是擔心家庭,簡直是沒有一件事不擔心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做任何決定,都優柔寡斷,不知取舍。

人生要想有真正的保障,就得每天在各方麵有所改進,爭取每天都有進步。但是進步並不是完全不需要付出代價,事實上就是因為你犯了錯,才有機會去改進,也才有機會獲得更多,並擁有更大的保障。

一個人優柔寡斷,實際上是因為他對所擁有的東西太在乎,信心不足,進取心又不強。

現實生活中,行動的快與慢,是決定成功的關鍵。快速的行動是對積極心態的實踐。如果隻有積極的心態而沒有積極的行動,那麼積極的心態也隻能止於心態,不會有任何效果和作為。

起步稍慢的結果,就是會增加很多遺憾。現實生活中有三種人:一種是潮流者,能引領新生事物的發生;另一種是跟隨者,是仿效前者生存;後一種是頑固者,不願放棄原來的東西,結果隻能是空留遺憾。

猶豫是以無知為前提,果斷是以洞察為背景。果斷和莽撞表麵現象相似,實際根基不一樣。果斷看起來莽撞,實際上包含了對事物和過程本質的直覺;莽撞看起來果斷,實際上是無頭蒼蠅,到處碰撞。在果斷和莽撞之間,必須打進認知的楔子。

優柔寡斷的壞處不隻是在你反複考慮之間喪失了成功的機會,它給人最大的負擔是精神上的壓力。在慎重行事的同時,少一分猶豫,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一個人的成功與他善於抓住有利時機,果斷作出決策休戚相關。不管事情大小,果斷出擊總比怨天尤人、猶豫不決更為有益。果斷決策,決不拖延是成功人士的作風,而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則是平庸之輩的共性。由此可見,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你具備了果斷決策的能力,必然會在殘酷而又激烈的競爭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所以,隻要你現在排除猶豫不決的工作態度,果斷采取行動,就能達到你預期的目的,你也會不斷地走向成功。

李嘉誠是眾所周知的香港大富豪,在香港及亞洲經濟界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財富是怎樣積累起來的呢?或者說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靠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