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一位著名的主持人曾經在節目中笑言道:“我家小區的保安每天都在和我探討哲學的原始命題——你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雖是笑談,卻也中肯。的確,“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這是哲學中的重大命題,同時也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質問自己的問題。

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生物學家,他應該會從海洋出現生命講起,從東非大裂穀一直講到《物種起源》;拋給物理學家呢,他可能會說,生命不過是物質的組合;拋給數學家呢,他會說生命是一種特殊的數字集合,而人類的代號是250;如果拋給心理學家呢,他大概會說,我同意他們的意見,但是……心理學也有一種獨特的看待生命的角度。

在心理學看來,生命的起源便是“生”,生命的終結便是“死”,在這中間的幾十年間,稱其為生命的過程。然而,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年輕到年老,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生物進化過程,也是物質重組的過程,更是數集交替的過程。心理學可以成為任何一段人生的良師益友,每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都有心理上的發展變化提供見證。

人類的生命開端,往往帶著太多的脆弱和不安,為此,人類需要比馬多花費15倍的時間、比猴子多花費上百倍的精力,才能進入成熟階段。在此期間,身體、健康是生命質量的重要保證,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開端就被命運將了一軍,生命過程也會變得異常艱難。

當然,作為高級靈長類動物的我們,自然不會讓生命停留在吃喝拉撒這種低等動物的生存狀態。個體的人格得到發展之後,不管是什麼人格類型的人,總要麵對相同的問題:成長的煩惱、個體和社會之間的關係、人生的方向、內心情感等,當生命之光黯淡下去,死亡也是任何人都無法躲避的關卡。

這本《心理學與人生》探討的就是這些人生中的重大問題與心理學的關係,或者說,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解讀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你此刻經受貧窮,那你知道為什麼貧窮嗎?如果你此刻自卑怯懦,那你知道為何如此嗎?如果你怨恨父母,無法愛人也不曾被愛,你知道症結在哪裏嗎?

說實話,即使在最新的研究中,這些問題依然是心理學界難解的謎題,即使層出不窮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也都隻是眾多爭論聲中的一個。《心理學與人生》這本書並沒有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或者羅列出所有的既成答案,對於每一位讀者來說,將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往往也是最本質的問題提出來,然後進行思考,便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如果說筆者也曾試圖援引些許觀點,來表達自己的思考,那不過是拋磚引玉罷了。就像心理學存在的意義一樣,心理學家或許無法解答人類心理的所有疑惑,卻往往會將心理世界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部分呈現出來,讓更多人在這些問題中映射出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與人生》並沒有承襲某一個心理學派的觀點,甚至各個章節之間彼此聯係不大。於是,作為讀者的你可以隨意翻到第34頁,或者第85頁,在一篇短小文章的導引下,開始回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中規中矩地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的話,定會經曆一次從生到死的深刻思考,而這,便是筆者的意圖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