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老太雖然氣薑方絕情,但一想到薑家多少輩人還沒一個這麼出息的,好不容易出個光宗耀祖的,卻因薑興祖連官都做不成了,她心裏也愧疚,於是便同意薑方所說每月要十兩銀子,不然看薑方的態度,十兩銀子都不會給她了。
隻是逢年過節還是會到薑方家裏來過,薑方也會留她下來,但第二日肯定是會派人再把她送回薑宏家去,想要賴在這裏是門都沒有。
隻是住過薑方家的大宅子,再去住薑宏家的小屋子,薑老太每天坐在家裏就罵,先罵二嬸是個喪門星,再罵薑宏沒出息,最後罵薑雲荷老大不小了卻找不到婆家,難道要娘家養一輩子?
至於惹出這些事的薑興祖,薑老太看了又看,還是沒舍得罵,在她看來孫子還小,往後慢慢教就是了,大了也就會懂事。
到了十六這日,皇上天沒亮就升了朝,岐王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兒將太子與西秦的書信往來遞交給皇上,皇上看了龍顏大怒,雖然他也知道太子私下裏肯定做了些手腳,就像顧家過後想想也知是太子的陰謀,但當時他也真是忌憚了顧家的威名,也就順著太子所奏的證據,定了顧家謀反之罪。
隻是當時他當太子是因洞悉了他的擔憂才對付顧家,如今看來卻是與西秦勾結,這是皇上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隻是若不是被岐王當著眾臣的麵遞上證據,他或許還會將此事大事化小,畢竟太子通敵,傳出去也不好聽,當初他答應岐王隻要有證據就重查顧家一案,也是沒想到他們真能查出什麼。
可如今岐王就跪在殿下等著他發話,滿朝文武也都盯著他,他若是不還顧家一個公道,傳出去他做皇帝的麵子也沒了。
可就算他還了顧家一個公道,當年查抄顧家的旨意也是他下的,他的麵子也掛不住,但事到如今也容不得他再東想西想,鐵證如山,他再想蒙混過去寒的就不隻是滿朝文武的心,顧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他比誰都清楚,不然也不會在太子誣告陷害顧家時便查也不怎麼查證就定了顧家的罪,還不是因為怕顧家功高蓋主嗎?
如今顧家早已滅亡,就算還他們一個公道又如何?隻要將罪過都推到太子身上,他都是受了太子蒙蔽,過後他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
皇上想明白後,淒然長歎,之後便掩麵慟哭,“顧愛卿,朕對不住你啊,朕受了太子蒙蔽,害了你一家的性命,這讓朕如何不痛徹心扉……”
皇上龍椅上哭的甘腸寸斷,眾大臣回想起顧侯的英魂也不由輩傷,即使從前在政見上有不合者,卻也不能不佩服顧侯忠義。
隻有一些參與過太子謀害顧侯的大臣,眼看皇上把罪過推到太子身上,顯然是要治太子的罪了,他們這些參與之人能好嗎?心裏惶惶不安,隻恨自己沒能早些得到消息躲起來。
王大人出班跪倒,“顧家幾代忠義,卻慘死於奸人的陰謀,還請皇上為顧家昭雪,還顧家英名,以慰顧侯在天之靈。”
皇上用袖子搌了搌眼淚,順著王大人的話點頭道:“王愛卿所言甚是,顧家既是蒙冤,朕自當還顧家清白。”
皇上連下了幾道聖旨,先是替顧家平反,又假意問了岐王顧家是否還有後人,之後又讓王南王北恢複顧姓,並由王北襲了顧府侯位。
隻是在封了侯位之後,並沒有給王北任何兵權,岐王也知在顧府出了這樣的事,即使如今平反了,皇上也不敢再對顧家委以重任,畢竟誰能保王北王南心中無恨,由他們手握兵權,對皇上來說可是件寢食不安之事,其實這樣也很好了,一個閑散的侯爺,對於已誌不在此的兄弟倆都是最好的結果了。
一時間,大周為此而沸騰,百姓自發悼念起為大周鞠躬盡瘁卻不得善終的顧侯,幾代顧侯的英武雄姿被說書人一傳再傳,從京城開始,整個大周對男子的審美也發生了改變,之前都喜歡那種文弱書生樣的美少年,如今卻都對身材高大的男子推崇備至。
尤其是在知道顧侯有家訓,顧家男子過四十無子方可納妾後,女子更是以顧家男子的標準來擇婿。
太子府,太子臥病在床,自去年夏開始,他的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請了多少良醫也查不出是何症,雖然懷萱公主曾派人來說,她有能治他身子的藥,但考慮到懷萱公主與岐王的關係,再有她曾與王北的關係,太子即使病的越來越重,也沒敢讓人去懷萱公主那裏拿藥。
而如今在知道顧家平反了,皇上把一切罪過都推到他的身上,太子更是一口氣上不來就背過氣了,太子妃和米側妃又是捶又是揉的,半天太子才又緩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