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美麗人生——幸福要自己釀造(5)(1 / 2)

這一步主要是要求當事人大膽地去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去嚐試一下未知領域裏麵的東西。有把握的事情你做了,即便獲得了成功,也不會有多大的喜悅;但未知的事情你如果敢於嚐試,那實際上你就已經成功了,不管結果如何。壓抑的人不敢創新,因為害怕那未知的事物會讓自己產生挫敗感,可殊不知,越是苟且偷安,害怕不穩定的未知因素,就越是脆弱,越是容易壓抑自我。

其實,探索未知的過程,也是你發現新的自己的過程,在你積極地去嚐試了一些新鮮事物的同時,一個全新的你也就形象鮮明了,並且帶動你性格中的自信因子,獲得成就的同時你也贏得了強大而健康的心理。

第四步,獲取內心的安全感。

安全感對於現代人來說似乎越發重要了,人們在尋求安全感的過程中懂得了如何避免風險。但安全感一旦得到了,往往會使一個人逐漸失去冒險精神,在一片沒有激情的世界裏過著自足的安逸生活。

心理學家認為,安全感分為外界安全感和內心安全感兩類。有的人追求的是外界的,比如金錢、名牌服飾、房子、車子等;而有的人則更注重內心的安全感,比如,對未來的自信心和期望,相信自己有能力處理好一切的自信力。事實上,內心安全感要比外界安全感更可靠。

一個個性壓抑的人在內心安全感上是有所欠缺的,因而,要著重訓練自己的內心安全感。練習的辦法很多,比如,你可以想象著假如有一天你失去了一切,衣服、房子、金錢,甚至你因為各種原因而流落他鄉,此時的你會作何選擇?是自怨自艾,自生自滅,還是振作起來,向當地居民尋求幫助?你會羞於自身的經曆而封閉自己,還是廣交朋友,重新為自己找到一塊棲息之地呢?如果僅憑外界安全感,那你勢必要自生自滅了。

最後,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在心理學中,心理暗示指的是用一種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與行為產生影響的方法。它往往能夠使人在不知不覺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去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觀點和建議。

曾有一位求學者在考研時遇到了難題,那時候他選修的是俄語,但在考研時他發現自己報考的專業要求是英語。當時,這位求學者的俄語成績很不錯,恰恰就是英語不行,既沒有什麼基礎,興趣也不在上麵。但是沒辦法,他還是硬著頭皮去學英語了。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就經常激勵自己:“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可我掌握的是成年人的學習方式,多學一點,我就能多考一分!”結果,他就不斷地用這樣的自我暗示去激勵自己,在一種十分輕鬆的心態下,花了兩年時間學習他零基礎的英語,結果,他如願以償地通過了考試,拿到了博士學位。

消除個性壓抑的訓練也可以運用類似的方法,給自己設定一種積極的精神力量或者一個美好的結果,再用積極的詞彙不斷地進行自我暗示。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積極的暗示要講究可行性,不要與心理產生矛盾,更不能和現實相抵觸。

“樂觀”是可以練成的

心態的積極或消極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天生的,並非後天養成的心理特征,所以就有人說他天生就是樂天派,而有些喜歡悲天憫人的人就會說他們天生就是個悲觀主義者。其實,事實卻並不完全如此。因為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全在於一個人的選擇。比如清晨起床,掀開窗簾看到新一天的太陽已經升起,大地上鋪滿陽光,此時你是快樂地送給自己一個微笑,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天,還是焦躁不安地擔心著即將到來的一天,陷入無邊的不安之中,這就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了。所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並非全部都是天生的,消極、悲觀的心態更不是與生俱來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樂觀的性情是可以通過一些心理技巧在後天訓練而成的。這就需要那些心態悲觀的人們在平日裏進行有意識的訓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重點練習:

第一,要學會用微笑或者是積極的暗示來鼓勵自己。就像清早起床後,你對著窗外的陽光深呼一口氣,然後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說:“美好的一天開始了!”當你帶著積極、樂觀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時,這一天就不會很糟糕。因為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總是想著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它們就極有可能變成現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墨菲定律”。反之,如果你選擇經常微笑,那些不好的念頭和情緒一閃而過就行,不要用它們來折騰自己,久而久之,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所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會帶給人們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