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身心保健色——情緒管理中的色彩心理學(3)(1 / 3)

現代色彩心理學理論與以上兩種色彩療法的原理基本一致,即色彩的光波長各異、頻率各異、能量也各異,因此,人類的神經係統對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感和情緒反應,對人體的影響也就各不相同。在此基礎之上,現代醫學研究者紛紛展開臨床實驗研究。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美國學者們得出一組結論,比如藍色的光可以減輕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痛,紅色的燈光能夠幫助緩解患者的頭痛症狀。

美國心理學家策勒認為,色彩不僅是人的視覺感受,也是人的心靈體驗。他曾在一家醫院中做了一項實驗:將病房、牆壁、門窗、床單、燈光等都塗上不同的顏色,然後觀察這些顏色對患者的病情所起到的作用。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發現色彩對病人有鎮靜、刺激、治療三種功效,比如紅色與黃色會令患者找到希望,刺激欲望,產生興奮的情緒。美國佛羅裏達州健康與和諧中心的色彩治療師埃琳娜·德·迪奧尼修認為,未來的藥物將會是色彩、聲音與光線的組合。

二、色彩療法如何防治疾病

英國色彩專家奧格博士認為,在大自然所有的顏色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普遍喜歡藍色,即使不喜歡的人也不會太排斥。科學家曾發現,人在黑暗中紅細胞便會減少,在陽光下紅細胞就會變多,於是晝夜循環,人體內的紅細胞在不斷地波動著,但其平均值始終保持穩定。那麼,為何在太陽光下紅細胞就會增多呢?

科學家給出了答案:是太陽光中的藍光的傑作。由此,科學家們將膽紅素偏高的嬰兒放在人造藍光下照射,每天大約8個小時,堅持五六天左右,便可以成功矯正膽紅素的指標。在尚未發現藍光的時候,治療嬰兒膽紅素偏高的唯一方式隻能是輸血。

色彩真的可以防治人類的疾病嗎?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這一說法。不同顏色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效果,還促使腦垂體分泌出一係列甾體類化學物質,進入血液之後便對人的情緒、心理、行為以及身體健康產生相應的影響。此外,色彩的本質是光波,即一種具有能量的電磁波,可以激發分子,進而使光轉化為化學能。當不同色彩的光照射在人體時,除了在視覺上產生明顯的刺激作用,還能夠刺激腦垂體和中腦部位,促使激素產生,而這些激素對人體的感覺、生理狀態會產生極大的作用,幫助緩解和消除疾病。

後來,有專家建議在醫院病房的牆壁上掛一些藝術性較強的壁畫,在美化了醫院的同時,將病人從原本單調、蒼白的環境中解救出來,並能起到轉移患者注意力的作用,達到“移痛鎮痛”的效果;如果還能夠在病房的天花板畫上一些壁畫,會非常有利於患者手術之後知覺和空間感的恢複,縮短康複期。

而在我國,已經有許多醫院打破了以往隻用白色做布局色的慣例,開始使用彩光燈照明,牆壁也嚐試使用了多種顏色,病房內的床單、被子等也換成了彩色的,甚至連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的工作服的顏色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白色。其中,被各大醫院采用最多的要數淺綠色,包括淺綠色的服裝、牆壁、走廊、床單等。尤其是在做手術時,你會發現主刀醫師和其他助手都換上了綠色的服裝。

這主要是因為淺綠色有助於病人放鬆情緒。研究發現,當人處在綠色的環境時,皮膚的溫度會降低1~2.2度,脈搏平均每分鍾也會減少4~8次跳動,血液流動的速度會放緩,心髒的負擔也隨之減輕了,人的呼吸會變得平緩而均勻。美國醫生埃文巴比最早將色彩療法應用於臨床,他調配出了一些五顏六色的彩色藥液,其病人在服用了等劑量的藥劑之後,用彩色藥液輔助治療的效果總要比沒有使用的好很多。

近些年來,關於色彩療法的醫學研究從未間斷過。一些國外的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不斷取得可喜的成就。英國醫生開創了采用色彩療法治療小兒麻痹症、神經炎、白內障等疾病的先例,這無疑給了許多正在研究色彩療法的人莫大的鼓勵和信心。其實,還有不少國家的醫生也在不斷嚐試,他們用藍色治療關節炎和肝炎,用深藍色緩解病痛,用紅色促進血液循環,用黃色和橙色治療貧血、便秘、支氣管炎患者,並且效果都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