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農村婦女高達173230人,在每10萬農村婦女中就有38.77人死於自殺;而在城市中,每10萬婦女中有10.65人自殺身亡。這就意味著在我國,農村婦女的自殺率要遠遠高於城市婦女的自殺率,同時也高於城市男性與農村男性的自殺率。可以說,農村婦女是我國自殺的高發人群。
心理學家認為,農村婦女自殺率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倫理、經濟以及心理等方麵的原因。研究還發現,在自殺的農村婦女中,受教育程度、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家暴等因素也在其中起著不小的作用。可以說,生活中的應激事件是主要導火索,比如夫妻感情破裂、爭吵、打架等,有些農村婦女會在一氣之下做出自殺的極端行為。
心理學家經研究發現,容易出現自殺傾向或行為的農村婦女一般都具有下列人格特征:
一是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型,遇到突發事件容易大喜大悲,經常因一念之差而做出錯誤決定;
二是多愁善感,有抑鬱人格,依賴性比較強,缺乏決斷力,不堪忍受壓力和挫折,遇事容易衝動,常以自我為中心,嫉妒心強,善於展示自己的軀體不適感和情緒上的問題。有時候也會在某種特定場合表現出自己的消極言行;
三是心態消極型,對人對事常持消極心態,喜歡從陰暗麵觀察事物,對負麵事件感到焦慮不安,缺乏自我糾錯能力,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就喜歡以死作為威脅。
以上三類人格的心理特征均容易引發自殺行為,而其早年的成長環境和後天所接受的教育是造成以上三類人格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麵,農村婦女性格內向,社交圈狹窄,自我封閉意識強烈,對環境的適應力低下,心理耐挫力差,甚至患有抑鬱和自閉症等心理疾病,這些都非常容易引發自殺行為。
三、中國農村婦女自殺行為的預防對策
一方麵,加強中國農村婦女的心理救援工作,幫助她們走出自殺的誤區。事實上,正如案例中的李某,自殺未遂後才後悔自己當初的衝動行為,很多農村婦女在實施自殺行為之後,都曾後悔過。她們有的被幸運地救下,而有的就隻能徹底離開世界。
這種“衝動”的自殺行為實際上是農村婦女自殺事件最為普遍和主要的特征。無論是柔和溫順的女子,還是性情剛烈的女子,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之下,往往會在一氣之下或萬念俱灰的時候想到自殺。她們也許隻是為了和丈夫或家人賭氣,或者是為了威脅一下對方而選擇自殺。殊不知,這種“衝動”式的自殺在給家人和社會帶來衝擊的同時,其實是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的!
可見,加強農村婦女的思想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定期、及時的心理輔導和救援工作是遏製其自殺行為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建議,農村婦女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同時當地的政府機關和村委會也要積極行動起來,組織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當地婦女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引導她們正確認識自身的心理狀況,幫助她們答疑解惑,對有心理障礙的婦女要及時給予治療,對有自殺傾向的婦女給予更多的心理關注,帶領她們走出自殺的心理誤區;並通過心理輔導和教育工作,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另一方麵,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普及力度,提高農村婦女的思想文化素質。其實,在當今社會的農村地區,依舊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女孩子讀書沒有大的用處等。正是這樣的思想導致大多數生活在農村的女人們缺乏自我認知和自我保護的能力。她們要麼無法接受完整的、正規的義務教育,要麼從未踏進校園的大門。因此她們在麵對難題或感到絕望時,隻會采取最為偏激的手段來解決。如果提高了農村婦女的思想文化素質,強化了心理健康意識,她們就知道運用知識去武裝自己的大腦,嚐試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