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要及時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你很棒,你能夠學得更好。”從而積極地認識自我,挖掘潛能,增強信心。翁格瑪利效應可以刺激個人的努力,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效益。
1900年以前,德國有100多名勇士先後獨自一人做了“駕駛單座折疊式小船橫渡大西洋”的冒險,結果慘遭失敗,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個人卻創造了奇跡,他就是當時德國的一名精神科醫生林德曼博士。
他事後回憶冒險過程,得出結論說:“在大洋上孤身搏鬥,最可怕的不是體力不支和風浪的襲擊,而是自身產生的惶恐和絕望!”他說,在航海過程中,他一直在內心深處鼓勵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時時在內心呼喚“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他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維持了自己的堅毅並戰勝了恐慌。
為什麼別人都失敗了,而林德曼博士卻成功了?他們的差別來源於著名的心理學定律:翁格瑪利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對一所學校中8個班的學生進行未來發展預測,然後他把認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名單交給了有關教師,並再三叮囑要對名單保密。
實際上,名單上的名字隻是他隨機抽取的。出乎意料的是,6個月以後出現了奇跡: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都比以前有所提高,性格變得開朗活潑,求知欲也有所增強,與老師的感情也變得比以前好了。原來,這些教師得到權威性的預測暗示後,便開始對這些學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態度親切溫和,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也相信他們能夠改正而不過多地指責。
正是這種暗含的期待和信任使學生對自己產生了信心,從而增強了進取心,也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奮發向上,故而出現了“奇跡”。這種因為暗示而產生的效應,羅森塔爾借一位神的名字,將這種心理現象稱為“翁格瑪利效應。”
如果我們留意觀察自己的周圍,就會發現“翁格瑪利效應”在我們身上都會有不同程度地反映。大凡學習成績優秀、求知欲強的學生往往會信心十足,而這裏的信心恰好就是有效的心理暗示。還有就是這些學生大多生長在和睦、互敬互愛的家庭中,從而促進了智力的開發,有效地激發了孩子的潛能。而缺乏這種效應的孩子,往往自暴自棄,或心灰氣餒,他們不但學習成績不好,智力也會衰退,精神和感情都會變得消沉,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健康成長,從而無法充分地認識自我,也不能自主努力地學習和生活。
“翁格瑪利效應”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心理暗示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青少年的行為和思維方式,能激發無限的潛能。遺憾的是,有些青少年隻看到自己暫時的成績,對成績一時不理想,或者偶爾做錯事,不是給予鼓勵和積極的暗示,而是采取自暴自棄的態度,使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地受到了傷害。於是自己就會越發的感到心灰意冷,以至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長此以往,天性便被泯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