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匡胤立功掌兵權(2 / 2)

趙匡胤登基為宋太祖後,為了嘉獎參與及支持“陳橋兵變”的禁軍將領,特升任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等等。公元961年,即趙匡胤登基第二年,他見政局已經控製,趙姓宋王朝正如旭日東升,於是決心解除這些禁軍重要將領的兵權。趙匡胤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既不傷君臣和氣,又能解除大臣軍權威脅的安內策略。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的晚朝時,趙匡胤把石守信等禁軍宿將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趙匡胤突然屏退侍從,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對石守信等人說:“如果不是靠你們出力,我是得不到皇帝寶座的。但是,你們是不知道當皇帝有多麼的艱難呀!我自從做了皇帝後,每夜不是睡不著覺,就是噩夢連連,實在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石守信等人忙問其中的緣由,趙匡胤說:“這是非常清楚的,我這個皇帝的位置,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趙匡胤話中有話,都慌忙離席下跪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經確定了,誰還敢有異心呢?”趙匡胤馬上說:“話可不能這麼說,我知道你們雖然沒有異心,但是你們能保證你們的部下沒有異心嗎?他們要是想富貴,一旦將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雖然不想當皇帝,能夠辦得到嗎?”

一席話下來,在席的將領們都明白自己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就有殺身之禍,於是都誠惶誠恐地請求宋太祖指明一條“可生之途”。趙匡胤見狀,緩和了口氣,開導眾將領說:“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那些貪求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攢些金錢,多一點享樂,使子孫免於貧乏而已。既然這樣,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購置良田美宅,為子孫辦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自己也可以多買些歌姬舞女,日夜飲酒作樂,以終天年。我趙氏宗室也同你們結為姻親,君臣之間,互不猜疑,兩下相安,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嘛!”很顯然,宋太祖趙匡胤是在用經濟手段來換取兵權,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情況下是能夠使將領們接受的。

宋太祖的話已經說得這樣明白,絲毫不留回旋的餘地,加上當時他的權威已經如日中天、不可動搖,石守信等人隻得俯首聽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人都上表說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接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就這樣,宋太祖趙匡胤通過剛柔相濟、懷柔安撫的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很好地解決了天下統一以後的軍權問題。

【博聞館】

陳橋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他7歲的兒子恭帝即位。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

第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軍隊將南下攻打後周,宰相範質等人沒有辨清真偽,就急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敵人。後周軍隊行軍到陳橋驛後,趙匡義(趙匡胤的弟弟)和趙普等人密謀策劃,發動兵變。各位將領把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領大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等打開城門迎接他入城,脅迫周恭帝柴宗訓讓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然定都開封。曆史上稱這一事件為“陳橋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