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敬瑭甘當兒皇帝(2 / 2)

於是,石敬瑭讓人起草奏書向契丹稱臣,請求用父親的禮儀來侍奉契丹皇帝,還約定如果契丹願意出兵幫助滅掉後唐,就把盧龍和雁門關以北的各個州郡都割讓給契丹。然後,派使者帶著奏書從小路匆忙前往契丹求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看到奏書以後非常高興,立刻答應出兵。

一切準備就緒以後,石敬瑭發出布告,說李從珂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養子,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應該把皇位還給明宗的親生兒子,宣布自己起兵造反。李從珂勃然大怒,當時就下令發兵討伐石敬瑭。而耶律德光親自率領5萬騎兵南下進攻後唐,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和石敬瑭的軍隊會合,大敗唐軍。

公元936年,耶律德光立石敬瑭為後晉皇帝。石敬瑭兌現之前的諾言,真的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還答應每年選送上等綢緞30萬匹。石敬瑭依靠耶律德光的幫助,繼續帶領大軍長驅南下,後唐軍隊無力抵抗,沒過多久便紛紛投降。後唐末帝走投無路,於是在宮中放了一把火,帶著全家老少跳進火裏自焚而死。

石敬瑭稱帝以後,對契丹可以說是百依百順,非常恭敬謹慎,在給契丹的奏章中都自稱“兒臣”,稱契丹為“父皇帝”。除了每年運送綢緞30萬匹到契丹以外,凡是過年過節、喜事喪事都要送禮慶賀或是吊唁。而契丹對後晉相當傲慢無禮,哪怕是一點點不順心的小事都會派使者來後晉橫加指責。石敬瑭每次都是不分對錯地卑躬屈膝,賠罪道歉,說盡好話來應付他們,朝廷上下許多官員、全國百姓都覺得很羞愧,認為這樣做很丟臉、很可恥,而石敬瑭卻自得其樂,不以為然。

盡管如此,石敬瑭的地位還是不穩固,他這副賣國求榮、奴顏婢膝的嘴臉引起了全國上下的不滿,民心盡失。一些掌握著軍事實權的武將借機發展實力,試圖建立政權取代後晉。所以,石敬瑭在位的七年,連年發生兵亂。

就這樣,在契丹與兵亂的夾縫中生存的“兒皇帝”石敬瑭最終不堪壓力,抑鬱而死。

【博聞館】

中國曆史上另一個“兒皇帝”

中國曆史上不隻有石敬瑭這麼一個“兒皇帝”,北漢睿宗孝和皇帝劉鈞就是另一個。劉鈞即位後,為了鞏固統治,獲得遼國的援助,派使者向遼國穆宗皇帝耶律璟稱臣,每次上表於遼帝時都自稱“男”,遼帝下詔時,都稱呼他“兒皇帝”。

但這位“兒皇帝”卻並不是不知廉恥的無能之輩,劉鈞不像之前的君主那樣恭敬事奉遼國,以致在位後期遼國援助漸少。他繼位後,勤政愛民,禮賢下士,任用郭無為為相,並減少對外戰爭,穩定國內局勢,北漢的國力得到空前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