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點睛
接受自己的全部,學會包容自己,當你真正做到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些缺點會悄無聲息地轉化為優點,某些之前對你來說是困難的事情,突然變得簡單起來。這就是接納自我的效應,它讓你在人群中顯得耀眼,獲取了最終的勝利。
做自己的旁觀者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當局者,別人是你的旁觀者,我們容易看清他人,卻不容易看清自己,假如你能跳出軀殼,做回自己的旁觀者,結果會怎樣?做自己的旁觀者可以避免自我迷失。
有些人不懂做自己的旁觀者,深陷缺點的自責中,迷失了自我,在行為處事的時候,就會敗得一塌糊塗。大衛·梅克手下的一位員工就是這樣的人。
大衛·梅克是《福布斯》雜誌的總編,有一天開會時他宣布將要解雇一名員工。散會後,有位員工過於擔心,很緊張,感覺自己平時表現不佳,就跑去問大衛·梅克是不是將要解聘他,大衛·梅克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說了一句話:“本來我並沒有打算解聘你,不過,既然你提出來了,那麼就是你了。”
被大衛炒掉的員工深陷自我的世界,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不會旁觀自己的典型案例,就這樣迷失了自我,最終導致黯然離開,著實可惜。所以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做自己旁觀者的能力,這就是高情商和低情商的區別之一。
心理學家邁耶按照能對自己的情緒作旁觀者的程度,將人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我覺知型:這種類型的人一般能較好地覺察自己的情緒,並能隨時根據自我情緒調整日後的狀態,他們不會在情緒低落時輾轉反側,不能自拔,相反會讓另外一個自我很快將其拉出來,安撫自己。
2.逆來順受型:這種類型的人很快能發覺自己的情緒,也了解自己,但是,他們隻是冷眼旁觀,不會有所行動,就算意識到了它們的危險性,也袖手旁觀,不打算進行自我管理。所以,他們一般會走兩個極端,好的時候就會盲目樂觀,不好的時候,則會朝悲觀的方向發展。
3.難以自拔型:這種類型的人一旦出現不良情緒,就會深陷其中,他們情緒多變,不能冷靜客觀地看待自己,常常讓自己的精神麵臨失控的狀態。
大家可以根據這幾個類型對照一下自己,毋庸置疑的是高情商的人肯定屬於自我覺知型。他們能夠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當你發現自己屬於難以自拔型的時候,也無須悲觀失望,你要開始讓自己變得樂觀,就從這個結果開始,走出來,學會控製情緒的方式。
比如說,當你被別人激怒時,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發泄出去,揍對方一頓;二、丟掉它,放對方一馬。情商高的人自然是選擇後者,因為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同時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壞情緒不再幹擾自己。
想要提高作為一個旁觀者對自我的認識能力,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神奇的自我心像理論,它是由心理學家日莫曼在1994年提出的,能幫助你跳出來正確認識自我。
自我心像法則也稱WHWW,它指的是:Why(為什麼),How(怎麼樣),What(是什麼),Where(在哪裏)。日莫曼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歸結到這些基本問題上來。以下是它的具體運用方法,大家可以學習一下。
Why(為什麼):用來發覺個體動機。
How(怎麼樣):用來考察個體行為產生的效果。
What(是什麼):用來明確個體行為的方法和策略。
Where(在哪裏):讓個體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情境。
舉一個例子來對照。
當我很緊張地參加一個大型公司的麵試,那麼對於Why(為什麼)的回答就是渴望有一個好工作,說明我有足夠的進取心。
對How(怎麼樣)的回答是由於過於緊張,表現得不好。說明自信心不足。
對What(是什麼)的回答是沒有策略,說明做事沒計劃。
對Where(在哪裏)的回答則是考官很嚴肅,一定想挑我毛病。說明你是一個敏感的人。
如此,我們便通過這個法則對自己進行了反省和檢測,從而對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相當於在某種程度上站出來,做了回自己的旁觀者。這個法則可以讓我們及時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知曉自身情商的高低,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就學著運用自我心像理論,在不斷地自省練習中,提高自知和情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