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們要舍得愛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博士曾經帶領一支科研隊進行了一組長達二十年的科學調查研究——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有著不同職業習慣和生活方式的2000對夫妻進行了一整套實驗研究。主要是對他們在生活交流、對話溝通、包容與責任等方麵進行觀察記錄,包括每對夫妻的每次爭吵。其中就有一對夫妻幾乎每天都在爭吵,主要原因是妻子抱怨丈夫不夠愛她,不把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婚前百般嗬護,婚後就不管不問,而丈夫就覺得妻子不理解他,不尊重他,從來不給他一些自由的私人空間;相對於這樣的一對夫妻,還有一對夫妻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很少爭吵,一直相敬如賓,什麼婚外情、七年之癢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存在,當然小吵小鬧也常有,但是每次都會有人先開口,愛與相互間的尊重讓他們一直很享受這段婚姻。最終實驗得出了一條結論:丈夫必須要無條件地去愛自己的妻子,妻子需要尊重自己的丈夫。這令很多人驚訝,但是同時也證明了一個已存在了兩千年之久的經文信息,也就是丈夫必須無條件地愛他的妻子,而妻子必須給丈夫尊重。
女人天生有著極其敏感的神經,感性、柔情,似乎就是被用來愛的,男人隻有無條件地來愛她,她才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並對愛她的人報以深切的感激。可是日常生活中,女人在婚姻中常常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由於天生敏感的神經,很容易受挫,在麻煩麵前往往表現得沒有耐心、煩躁不安,甚至變得不友好、尖刻,以此來發泄滿懷的怨氣。當然這隻是一般情況,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如此,很多妻子或母親還存在著一種周期性的消極情緒,並多半是關於家人的。實際上她們心裏的動機是好的,但是怨氣促使她們采取了一種錯誤的表達方式。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部分原因還是因為她們沒有足夠的把握確信丈夫是時刻深愛著她的,誘使安全感的缺乏,企圖躲避並求得自我的保護。這個時候,如果誰給予了她想要的足夠的保護,那麼她很容易就會對誰產生依賴感。因此,從女人的角度來說,丈夫要舍得給予自己的愛。
而從男人的角度來說,丈夫需要尊重和足夠的私人空間。有人也說,尊重是一個男人的心靈所需,他的需求不亞於女人對愛的渴求。常常有女人這樣抱怨說:“他知道我是愛他的嗎?他愛我有我愛得深嗎?”或許雙方都覺得自己更愛對方,當付出的愛得不到相應的回應時,就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丈夫表現得缺乏愛意,妻子對丈夫表現出不敬。因此可見,愛與尊重其實是一種雙方的互動行為。
沒有金錢的婚姻,你還要不要?
林是個很優秀的女孩子,一直都堅持應該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結婚,這樣才不會在生命中留下遺憾的原則。後來她遇見了晨,一股從來都沒有過的心動的感覺徹底征服了她,相處一段時間,發現晨的人品、性格也都很不錯,林的性子有點急,有時候發點小脾氣,晨都會包容她,這讓林更加相信晨就是她一直在尋找的那個人了。那年晨30歲,林27歲。雖然晨的家庭背景不好,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著,林相信他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於是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可是婚後的狀況並沒有預期中的樂觀,他們在緊巴巴的日子裏熬過了兩年,期間兩人經常會為了一些小事吵架,多半都是錢的問題。
婚前晨就說過要努力掙錢,要有他們自己的房子。但是兩年過去了,晨的事業還是一點兒起色都沒有。林在公司的時候又會和同事比較,然後產生的心理落差就更大了。林已經厭倦了這種生活,她一直想要的無非就是,一個疼愛她的人能夠給她一個寬裕的生活,不用每天擔心生計。但是這樣想著不禁又覺得可笑起來,自己一直堅持的原則呢?在現實的麵前,感性終究是抵不過理性的追擊,沒有麵包的婚姻,像一枚搖搖欲墜的枯葉。
於是不禁想到了離婚。但是,難道真的要因為麵包的問題而放棄一段感情嗎?放棄了以後又將何去何從呢?
讀到最後才漸漸發覺,或許林的不滿很大一部分是源於與身邊人的比較。實際上,在外人看來,這是一樁很不錯的婚姻,林秉著自己一向堅持的原則——和自己喜歡的人牽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丈夫英俊,可以包容妻子,脾氣也不錯,有上進心,給出了承諾,並且也在不斷地努力著,雖然短期內還無法兌現對妻子的承諾,但是他也並沒有放棄。婚姻畢竟是現實的,每一個家庭都會麵臨不同的問題,金錢無不交織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