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這點婚姻哲學,也許你懂的(1)(1 / 3)

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久了便會想要安定下來,於是結婚。但是很多人都發現,婚後的對方似乎都判若兩人,好像之前認識的那個人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了模樣,於是感歎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究竟是他變了還是你變了?還是你從一開始就沒看清楚他原本的樣子?當婚姻出現第三者的困擾,你還能堅持多久?是立即放手給他自由,還是堅持打一場持久戰?如何讓一場婚姻不留遺憾?假如注定離開,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知道導致婚外情的心理症結在哪兒嗎?男人真的想和第三者結合,還隻是貪圖一時舒坦?第三者假如成功轉正,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嗎?離婚的人們怎樣把握自己的命運?

心態成熟才能步入婚姻

深秋早上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散去,咖啡館裏坐著一對女人。簡單的幾句話裏,有一種對前事的淡淡的惋惜與悔恨,似乎已經看開了,但還是放不下吧,否則也不會在這樣的清早發出這種歎息。一個女子打扮簡單素雅,年齡看上去還不到三十,另一個則二十四五歲的樣子。

“如果當時我們沒有那麼早就結婚,或許現在一切會是另一番模樣吧。”三十歲左右的女子說。她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嫁給他,那時她剛剛大學畢業沒多久,而他退學比較早,在外工作已經有五六年了,攢下了一筆不小的存款,他說,嫁給我吧,讓我來養你。她心動這句話,於是嫁給了他。開始時無疑是浪漫的、甜蜜的,結婚時他花了幾乎所有的積蓄,而婚後的生活又需要經濟基礎,漸漸地,他感到力不從心。而她因為沒有工作,整天待在家裏,被他的父母說了很多次。最終找到工作的她,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病倒了兩次,後來就在家養身體了。倍感無聊的她想要一個孩子,但是他說,現在還沒有好的經濟基礎,再奮鬥幾年吧。她傷心了,原本就受盡委屈的她更加不理解了,原來結婚讓一切都開始變質。如此酸澀的生活堅持了兩年多,一次劇烈的爭吵結束了這場婚姻,那次他在外整夜未歸,說是在應酬時喝多了,她不信,於是吵起來,結果她說,離婚吧。

對麵的女孩看著她,仿佛有滿肚子的話想說,但是最終還是止住了。她現在正是那樣的年紀——二十四歲。家裏托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不錯的固定工作者,家庭背景好,人雖然一般,但是屬於那種老實型的男人,兩人見麵了感覺都很好,於是兩家商議著是不是早點把婚事辦了。但是她覺得有點早,還不想就這樣把自己嫁出去,可又擔心時間久了,會不會和他就沒了緣分。聽了之後,她啞然失笑,那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婚呢?

婚姻就是一座圍城,很多人都這樣說。因為一旦結了婚,領了結婚證,你就是屬於她/他了,對方的家人、親戚、朋友,你都不得不接受、不麵對,這樣一座城,進去了就意味著將要麵對生活這個巨大而寬泛的話題,大大小小的事情,事無巨細,越來越高、越來越厚的圍牆逐漸搭建起來,將兩個人圈在裏麵,愛情或許就這樣在其中漸漸泯滅了,兩個人最終不是走向平淡,將愛情轉化為習慣,轉化為親情,就是走向愛的死亡,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婚姻,不敢走進這座城。

但其實圍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還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就進去了,進去後什麼都不知道。結婚證是名正言順的一紙證明,是這座圍城的大門。圍城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隻有裏麵的人才知道,所以婚姻也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體味出其中的滋味。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外界的種種因素而無奈地選擇結婚,假如真的結婚了,走進了這座圍城,如果對方值得你愛,那就好好愛吧,保持一種心態——成熟,這樣在愛裏才能有真心去嗬護,有寬容去理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僅僅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過程,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要為這“結果”做點什麼。

鬆開一點,你將會得到更多

一天早上,馬太太在廚房裏準備早餐,這時馬先生在門外朝她喊了一句:“我得走了啊,趕時間。”馬太太心想,今天不是周末麼?“有什麼事嗎今天?”馬太太問。“噢,今天朋友約好出去郊遊。不和你說了啊,來不及了。”這下可把馬太太惹惱了,平時不管他去哪裏雖然她不多問,但是馬先生都會親口告訴她的,而這次他居然什麼都不說就直接要出門,郊遊這件事肯定是前天就約好的,他為什麼不和我說?他究竟還有多少事情瞞著我?越想越氣,於是馬太太丟下手裏的活兒,上前把將要出門的馬先生攔住了,非要先生把事情說明白不可,馬先生心裏著急,又覺得太太有點無理取鬧了,氣也不打一處來,“難道我的吃喝拉撒都要隨時向你彙報?”丟下這句話就摔門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