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而且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和根本保證。鄧小平指出:“中國由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動搖了中國就要倒退分裂和混亂,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二、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關鍵在黨。黨的狀況如何,黨能否對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麵建設實行正確領導,對於順利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決定的意義。為此,鄧小平強調指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
1.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巨任務要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從不發達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麵對如此繁重而艱巨的任務,隻有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更好地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才能完成其曆史使命。
2.國內外形勢的嚴峻考驗對黨的領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世界正處於複雜而深刻的變動時期,特別是某些西方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我們造成嚴重危險。與此同時,當今中國也處在大變革的曆史時期,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些深刻的曆史性轉變,開創了我們黨和國家曆史的新時期,也使黨的建設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國內外這種形勢使我們黨麵臨著從未有過的嚴峻考驗。中國能否在世界的曆史性大變動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社會主義能否在中國的曆史性大變革中立於不敗之地,歸根到底,要看我們黨能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說到底,關鍵是我們共產黨內部要搞好,不出事。”
3.目前黨的領導和自身建設的狀況表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具有現實緊迫性。正確地估計黨的建設的現狀,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依據和出發點。我們黨曆來重視自身的建設,黨的建設始終同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共同前進。實踐證明,我們黨是不負全國各族人民的重托和希望的,有能力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執政黨。否則我國改革和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誰領導幹出來的呢?就無法解釋。同時,我們黨現在的狀況還遠不是都令人滿意的。黨內還存在著不少嚴重問題,黨的工作在某些方麵還不適應改革深入發展的要求,看不到黨的建設的主流和成績,是錯誤的;對存在的問題估計不足,不能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決,也會鑄成大錯。比如,人們議論最多的黨風問題,反腐敗問題,若不從各方麵切實地加以解決,其後果將極其嚴重。因此,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具有現實緊迫性。
三、反對腐敗關係到執政黨的生死存亡
1983年10月12日,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黨內存在著“危險因素,腐敗因素”。這一論斷指明了黨風建設的著重點,即必須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敗鬥爭。
腐敗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卻給整個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深遠的嚴重的危害。腐敗現象從根本上背離社會主義原則,動搖社會主義道路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實現,影響安定團結和政治穩定的局麵,破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特別嚴重的是,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削弱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危及黨的先鋒性質和執政地位。如果不能有效地懲治腐敗,我們黨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會失去執政的基礎。民心向背具有決定的意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這是一條被曆史反複證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