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這位昔日教官講至此,我雖對其分析能力一如往昔敬佩,但無有實在證據,至今也不過是個完善得將許多疑點整合在一起的故事罷了,
可是隨著其繼續往下講,這個故事竟已真實得我無法不去開始相信。
便如之後西裏爾那夢想家般的演講一樣,雖然我無法理解,但是在他的觀念裏,他有著無論付出何種代價也要從帝國手中保住巴庫的理由,而‘巴庫’城中各族話事人開會時,西裏爾也曾參加,依附於拜占庭的羅馬人他是十分讚成的,因為羅馬人的議會已經通過,如若巴庫肯依附在羅馬人的羽翼之下,作為其一個東道主,那麼羅馬人可不去幹預‘可薩人’的自主權,並在必要時出手相助,作為回報,羅馬人需要在巴庫開采石油。
而貧民窟被屠之後,西裏爾第一時間趕至海邊巴庫,開始遊說各族首領,而沒過多久,諾曼人遠征的消息便在大陸之上傳開,得知消息的‘可薩人’對西裏爾的遊說變得更加支持,巴庫城中的‘可薩人’很快便聽從這位擁有超凡見識的內部人員的指派,布置城防準備陷阱,
西裏爾亦在同時吩咐城中的‘獸瞳人’聯絡‘黑海’以北,本同是東方而來的‘北突厥’分支,‘佩切涅格人’的老友,與南部大食雜軍聯合起來試圖阻止諾曼大軍腳步,因為饒是西裏爾尤其夢想需要堅持,但不到萬不得已,他並不想與自己的同族們生死相搏,尤其是理由黑火這般凶狠的武器屠殺自己的族人。
而‘佩切涅格人’的一股部隊加上南部的敗軍,顯然並不是諾曼軍團的對手,但此舉誌在威懾,使其知難而退,因為諾曼軍畢竟遠道而來,誌在一路洗劫滿載而歸,在與南部軍團遭遇之時,諾曼大軍明顯已經收獲頗豐,斂財無數,屆時退軍遠征可謂已有碩果,而與南部軍團硬拚絕非其所願,對帝國軍團任意的消耗都會延緩日後南下征討羅馬人的大計。
但顯然新任大公伊戈爾決心不小,彼時西裏爾已料到前者必已知曉巴庫地域坐落油田的消息,至巴庫與西裏爾見了麵,其才真正見識到了這位戰爭狂人的野心,對黑火已是誌在必得,不計後果。
同時,西裏爾還再次強調了…
新任大公伊戈爾毫無查明謀害前任大公真凶的意願,反而是利用此為借口發動戰爭達到目的,既然這一個大前提已經是假的了,那麼討伐巴庫則已出師無名,
那麼真正謀害奧列格閣下的凶手,又是誰呢?
作為曾經追隨閣下的帝國騎士團團長,這個答案於我…
重關生死。
教官他手中沒有確鑿的證據,他很坦然,這是其令人敬佩的風度,
但是他再次給出了他的猜測,
嫌疑最大的便是新任大公伊戈爾以及直屬禦前的皇家近衛團。
這…
與我所想如出一轍,心中自然多信了幾分。
首先,
顯然奧列格閣下的死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羅馬人在內的其他豪強,而是這位窺視寶座已久的伊戈爾,順利登上王座的他毫不掩飾自己心中的欲望,第一時間大舉發動戰爭,以求擴張領土增強帝國實力,而本該作為首要任務的追查疑凶卻成了其用來發動戰爭的借口,這便說明了他對追查疑凶的態度…
不想且無心。
那麼一個很大的嫌疑便落在了他的頭上,如此態度,是不是可以說…
凶手正是他自己,所以他不想找也不能找,姑且便用巴庫一事混淆視聽一舉兩得?
近衛團依舊神秘,前不久還追隨奧列格閣下的他們怎麼會做到這般自然的無縫對接,易主不過數月已對伊戈爾如此大力支持?且本該是前大公奧列格身邊最後最堅強一道防線的他們,怎麼會如此失職並死得那般離奇?
作為帝國最高戰力的兵團,這一點實在太說不過去了,
那麼會不會是…
參與謀害大公的,便是他們自己?
因為作為大公身邊最近的兵團,同時也是最易得手的。
作為前輩,教官還告訴我了一個隸屬帝國最高層人員方才知道的秘密,
在幾十年前我們這批極地來的諾曼人試圖統治南方土地的時候,自然想辦法擠掉已經存在勢力,
前帝都基輔城的統治者,同是極地而來的諾曼人,當時斯拉夫部落群稱知為‘羅斯人’的王公阿斯科爾德和基爾,由於斯拉夫人彼時對其統治已處於極度怨恨的狀態,我們這批極地而來的諾曼人在試圖爭搶底盤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當地部落的人力及物力支援,在以留裏克大公留下的諾夫哥羅德城為根據地,我們族人試圖將版圖擴大到更南的方向,而如果能拿下基輔城,對於日後我族與南部王者羅馬人抗衡是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