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時,別人都拿著做好的簡曆,開始趕場找工作,妞妞卻因為掛科被學校延遲畢業。畢業的那個月,妞妞整晚整晚地失眠,想起別人擁有順利的學業和甜美的愛情,再看看自己的學業和愛情,她在大學期間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她都不知道她在大學裏學到了什麼。大學生活於妞妞而言,就是一場噩夢和悲劇。
想著想著,妞妞竟然鬼使神差般地披著自己的衣服走出來了,深夜的校園,顯得更加寂靜,也越發讓妞妞感到的孤單和寂寞。她朝著學校的主樓走了過去,她想站在最高的地方來俯視一下整個校園。
從樓頂上往下看,校園裏的一切顯得很渺小,妞妞覺得自己的煩惱也少了,她想自己要是能離開這個讓她充滿這麼多煩惱的地方該有多好啊!妞妞開始試著向前走去,她閉著雙眼,張開了雙臂,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小鳥一樣……
“咚”一聲巨響劃破長空,妞妞從十幾層的樓頂一躍而下。當第二天天大亮時,人們發現了她已經凍僵的屍體。每個人在揣測妞妞跳樓原因的同時,也不免為她這麼年輕的生命過早凋謝而感到惋惜。
大學生自殺的事件在我國已經屢見不鮮,據我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自殺的人群中,竟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群屬於大學生。很多大學生由於家長的溺愛,心理承受能力弱,稍微遇到學業、愛情或者工作上的挫折,就承受不了,這是一種很令人擔憂的現象。
曾經有一篇報道寫到,一名19歲的女孩子在遭遇偶像的冷落後,竟然服下了八十片安眠藥選擇自殺。據說這個女孩子沒有母親,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父親為了給予女兒更多的愛,對女兒的要求是有求必應。雖然這位父親每個月隻有將近六百塊錢的退休金,可他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不惜賣房讓女兒去聽偶像的演唱會。就是因為偶像冷落了這個女孩子,她一氣之下竟然選擇吃安眠藥自殺。
這種脆弱的心態和幼稚的想法,不禁讓我們懷疑,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父母的錯?到底是誰造成了年輕生命的凋謝?
知識薈萃
自殺是指個體蓄意或者自願采取各種手段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行為。自殺的原因很複雜,但是其中的心理因素起主要的作用。以下針對大學生的現狀,主要說一下有關大學自殺的情況。一般來說,大學生自殺的心理過程有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自殺動機的形成。一些學生在麵對生活或者是學業上的挫折的時候,為了逃避現實,將自殺看做是一種個體得到解脫的方式。
比如,某一個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優異,等上了大學之後,由於學習方法不當,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這名學生自感對不起家長,在強烈的自責心理的驅使下,於是選擇了通過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第二個階段:心理矛盾衝突。自殺的想法形成之後,求生的本能又會使個體陷入一種生與死的矛盾衝突之中。這個時候,自殺者會經常提起有關自殺的話題或者是經常打聽有關自殺的事情,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將自殺者的行為看做是向外界求助或者試圖讓別人注意自己的信號。這時如果能對自殺者給予鼓勵和心理支持,是極其重要的,很有可能會避免悲劇的發生。
第三個階段:心理平靜。這個時候的自殺者情緒似乎有所好轉,不再提有關自殺的話題,顯得很平靜。其實此時自殺者顯得平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對自己麵臨的困境有了解決的方法,不再苦惱;另一種就是堅定了自己自殺的念頭,故意偽裝自己的想法,就是為了不讓別人來幹涉自己。這個時期是最危險的時期。
比如,在長沙某所高校,有一名大三的學生,因為人際關係不良和學習成績不好等諸多原因患上了抑鬱症,被送往醫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他萌生了自殺的念頭,經常對來看他的老師和同學講自殺的事情。老師和同學極力說服他和勸解他。沒過多久,他開始不談有關自殺的事情了,狀態也比之前好了很多,老師和同學都以為他是想清楚了。結果不久之後,這名學生趁四周沒人,偷偷溜出了醫院,在醫院的後山上用一根粗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一方麵,他們的身心處於青年期,另一方麵,腦力勞動是他們的主要活動方式,用腦的頻繁性和複雜性影響著他們心理的變化和發展。除此之外,他們的心理世界也比較複雜,他們的需求、價值觀和思想境界也不一般,因此考慮大學生的自殺問題,我們要和其他群體區別開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