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節儉是窮人成為富翁的武器(1 / 3)

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是一句名言,節儉是一種創造財富的手段,節儉是窮人成為富翁的武器。節儉不僅能積累財富,還能培養人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奮發向上的品質。很難想象,一個揮金如土、貪圖享受的“少爺”、“小姐”,會成為艱苦創業之棟梁。節儉也是很多富人們共同尊崇的美德。

浙江001電子集團董事長項青鬆戴的手表才68元,平常穿著的衣服也不過幾十元。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一家人至今仍住在公司的倉庫裏,這似乎很難想象,也似乎不太符合情理。可邱繼寶卻認為:“年輕時為了賺錢糊口,我用自行車送客,還在東北補了3年鞋。而現在呢?錢對於我來說隻是一個符號,一個數字,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我將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早日建成世界級優秀縫紉機製造企業上,根本沒時間去想什麼物質享受。吃飯隻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睡覺也不過是為了補充精力。在這點上,窮人富人都一樣。”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對公司內部的管理無論大小事情,一律親自把持。公司內部所有的發票都必須經宗慶後簽字之後才能生效。一天,大家排著長隊去宗慶後的辦公司,請宗慶後在發票上簽字。一名職員進去沒多久,外邊的人就聽見宗慶後大聲說:“什麼?買十個掃帚還不去批發?太浪費了!”

宗慶後在做上城區經理時,常常騎著一輛三輪車,白天黑夜一個一個學校去送貨,為的是節省單位的車費開支。正是一分一厘的積累,才有了今天娃哈哈的大樓、廠房。

宗慶後經常和員工們一起吃住在廠裏,工作更是沒白天黑夜。可他從不因為有了娃哈哈這樣的公司,而擺闊、比富,無邊際地享受。他說:“老板要付出非常代價,整天花天酒地的老板,肯定做不長、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儉樸的。”宗慶後是這樣對員工們說的:“娃哈哈的產業不是老輩人留下來的,是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買十個掃帚去批發、賣一箱冰棍掙一毛錢換來了今天的娃哈哈。創業難,守業更難。勤儉創業,勤儉守節,是娃哈哈非常之本。”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都過時了,現在都是21世紀了,他們之所以節儉,是因為以前的苦日子造成的。其實,雖然生活水平比原來好了,但節儉還是丟不得。不少超級華商富豪由貧到富,自始至終都十分節儉。譬如李嘉誠,他從來不講究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幾年是平常事;10雙皮鞋有5雙是舊的,皮鞋壞了,補好了照樣穿;那塊永遠快10分鍾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電子表;趕時間,幾塊錢一包的餅幹也可以當美餐。

世界船王、著名華商包玉剛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包玉剛認為,把船租給用戶,主要的問題是確定船在滿負荷工作進行時的最多天數,以此來確定一個固定的和可預期的延期賠償款項,以使合同雙方滿意。包玉剛還努力提高舊船的操作等級以取得更高的租金,並降低燃油和人員的費用。他一直堅持不讓他的船長耗費公司一分錢,他總是說:“不要跟那些與花費目標有關係的人一起休息。”

一位在包玉剛身邊服務多年的高級職員回憶道:“在我服務他的日子裏,他給我的辦事指示都用手寫的條子傳達他用來寫這些條子的白紙,都是紙質粗劣的紙,而且寫一張一行的窄條子,他會把寫的字撕成一張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大小的白紙也可以寫三四張‘最高指示’”。

一張隻用了白紙五分之一的條子,不應把其餘部分的白紙浪費掉,這就是包玉剛“應省則省”的原則。

這就是幾位大商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習慣,他們都是資財逾億的富翁.但是他們依然過者簡樸的生活,這倒並不是他們吝嗇,實在是簡樸的作風能陶冶人的情操、淨化人的本質,更是這些富翁們致富的訣竅。

節儉!節儉!再節儉

隻有把手中的錢再合理地運用到經營投資活動中,才能獲得更高效益,賺到更多的錢。可以用三個詞來勾畫富人的肖像,那就是:節儉!節儉!再節儉!

下麵是美國一個電視欄目做的一個關於百萬富翁生活的報道,這個節目將告訴觀眾什麼呢?

先生們,女士們:

這是約翰尼·盧卡斯。他是一位百萬富翁,我將向盧卡斯先生問幾個關於他購買習慣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我們的電視觀眾。首先,約翰尼,有位觀眾想知道:“你購買一套服裝,最多花過多少錢?”

約翰尼把眼睛閉上片刻。顯然,他在認真回憶。觀眾悄然無聲,都料想他會說:“大約在1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間。”但是事實表明,觀眾的想法是錯的。

我們這位典型的百萬富翁這樣說:

“我買一套服裝花錢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包括給自己買的、給我妻子瓊買的、給我兒子巴迪、達裏爾和給女兒懷玲、金格買的……最多一次花了399美元。咦!我記得那是我花得最多的一次。買那套服裝是因為一個十分特殊的原因——我們結婚25周年慶祝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