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PIU青少年麵對中性信息生理指標變化及其幹預(1 / 3)

在網絡麵前,大部分青少年沒有形成對網絡的過分依賴,但是有小部分青少年會出現過度使用的依賴傾向。這些PIU青少年與正常的青少年在麵對同樣的信息時到底有何差異呢?前麵已經提到,PIU青少年對情緒信息的認知加工存在一定的偏向性,而PIU青少年這些異於常人的行為或態度是否在生理上有所體現呢?本節會結合實驗結果給出一定的參考。

一、PIU青少年麵對中性信息生理指標變化

(一)實驗準備

通過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量表篩選出某職業高校學生PIU被試19名,命名為“對照組”,正常組被試25人,共44名被試。

以國際情緒圖片係統中的圖片為材料,挑選其中的120張圖片,讓30名大學生對這120張圖片進行評定,評定標準我們采納了Os-good等人提出的情緒理論。他們通過因素分析的方法確定了情緒的三個主要維度:愉悅度(範圍是從愉悅到不愉悅)、喚醒度(範圍是從興奮到冷靜)和優勢度(範圍是從支配到被支配)。本實驗中對這120張圖片的愉悅度(valence)、喚醒度(arousal)和優勢度(dominance)三個方麵1~7點評分判斷,1代表程度低,7代表程度高。圖片材料采用Inquisit軟件編寫的程序呈現,最後篩選出中性圖片12張。對篩選出的12張圖片,采用E-prime軟件編寫的程序逐一呈現,在每張圖片的呈現過程中,會有三個問題來提示被試思考:這張圖有哪些元素組成;圖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基於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麼。采用這種提示性思考的目的是為了控製被試的思維方向,提高被試的注意力,防止被試不認真看圖,或者沒有對圖片進行認知加工。每個問題呈現2.5s,接下來被試按問題思考的時間為5s。

實驗儀器:Nexus-10生物反饋儀。采用皮膚電(GSR)、血容(BVP)、呼吸(RSP)三項作為測查生理喚醒程度的指標。這三項生理指標都是與情緒關係密切的指標。其中因為人的手指及手掌的汗腺對交感神經興奮特別敏感,故在緊張、焦慮等情緒狀態下會出現精神性發汗,導致皮膚電阻的降低,因此手指指端是對皮膚電、血容等進行測量較理想的部位。

(二)被試的生理變化指標采集及分析

對被試的生理指標的采集主要分以下四步進行:

(1)為克服被試對生物反饋儀器的顧慮,首先向被試簡單介紹該儀器的用途,但並不告訴該實驗的真實目的,以免給被試在實驗中造成安慰劑效應,而是著重強調該儀器的安全性,對人體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2)給被試接上分別測查皮膚電、血容、呼吸的電極。由於皮膚電等生理指標極易受環境以及個人身心狀態的影響而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為避免這一非實驗因素帶來的幹擾,首先給被試大約5分鍾的平靜時間。

(3)對照組以及正常組的被試在安靜的狀態下采集1分鍾左右的基線生理指標。在整個過程中要保證被試不受打擾,被試也不得隨便講話,以免引起生理指標的大幅波動。

(4)被試進行圖片思考實驗,對一張圖片及問題進行思考後,按Q鍵進入下一張圖片。

由於被試中途流失,最後確定的被試數目為PIU被試11人,正常組被試20人。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借用了我國學者孫仲賢的處理方法,采用實驗處理後的數據與基線數據的比值作為被試對中性情緒圖片的生理喚醒水平,然後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分析。

(1)對照組與正常組被試在皮膚電反應(GSR)上的差異分析。

對照組和正常組在皮膚電指標上差異顯著,表明PIU被試較之於正常組被試在感知中性情緒刺激時表現出了較大的皮膚電指標的改變。

(2)對照組與正常組被試在血容量(BVP)上的差異分析。

對照組和正常組在血容指標上差異顯著,表明PIU被試較之於正常組被試在感知中性情緒刺激時表現出了較大的血容指標的改變。

(3)對照組與正常組被試在呼吸頻率(RSP)上的差異分析。

對照組和正常組在呼吸指標上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表明PIU被試較之於正常組被試在感知中性情緒刺激時呼吸指標沒有明顯的差異。

通過對PIU組青少年與正常組青少年的生理指標的分析,在皮膚電、血容這兩個指標上,PIU組明顯表現出了較大生理指標的變化。另外,從兩個指標的標準差來看,PIU組的標準差均大於正常組,這說明在感知中性刺激的過程中,PIU被試的皮膚電、血容指標都有較大的波動。而在呼吸這個生理指標上,PIU被試較之於正常被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測,PIU被試在麵對中性情緒刺激的時候,表現出了一定的情緒反應,但是僅僅從這種情緒的反應尚不能確定是激發了被試的正性情緒還是負性情緒。KT斯托曼認為情緒的特點是一種普遍的、無分化的生理喚醒。例如,社會心理學家沙赫特的情緒理論認為情緒產生的條件包括生理喚醒和將其定義為某種情緒狀態的認知。沙赫特認為引起情緒的事件在體內引起的生理喚醒是相當模糊的,個體需要通過尋求環境中的線索來對這種喚醒給以定義和命名。因而同樣的生理反應由於個體對它的解釋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我國情緒心理學家孟昭蘭也認為情緒的生理反應不具有特定性。她認為情緒生理學研究中,無論循環係統或呼吸、皮膚電反應還是腦電圖分析都沒有說明身體生理變化和具體情緒的關係,沒有得出任何具體情緒有什麼特定的身體反應模式。但是在對情緒詞語的SC-IAI反應中,PIU被試有明顯的選擇負性情緒的偏向。因此,可以初步判定PIU被試對中性的圖片刺激有負性加工的傾向。